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监理措施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监理措施

ID:12829079

大小:89.17 KB

页数:103页

时间:2018-07-19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监理措施_第1页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监理措施_第2页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监理措施_第3页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监理措施_第4页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监理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监理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桥梁工程质量通病及监理措施宝山路三期设计有一座214m桥梁,该桥梁为后张法预应力连续箱梁。桥梁工程在施工中质量通病涉及内容广泛,从基坑开挖、桩基础施工、构件预制及安装、支架现浇混凝土等。我司根据桥梁施工的特点,施工中的存在一些质量通病,针对这些质量通病制定了监理措施和治理办法。7.1基础施工质量通病及监理措施(1)基坑开挖1)、挖基放坡开挖塌方①现象在挖方过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塌陷。②原因A基坑开挖较深,未按规定放坡,或者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放成不同的坡度,致使边坡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B在基坑两侧,堆

2、放大量土方或施工便道距离基坑过近,在重力或者外力影响下使坡体内剪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塌方。C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由于排水、降水措施不当,一方面土层受水的影响而湿化,内聚力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土方的流失,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D在挖方时由于操作方法不当出现掏空现象,使土体失去稳定。③、监理措施A根据土的分类,力学性质确定边坡坡度。一般情况下可参照下表基坑的坡度参数土的类别基坑坡度基坑顶端无荷载基坑顶端有静荷载基坑顶端有动荷载砂性土1:1.51:1.751:2粉性土1:11:1.251:1.5粘性土1:0.751:11:1.2

3、5注1、开挖深度在3m以上时,应作稳定验算,然后确定坡值,宜在适当的深度增设平台。注2、开挖深度在4m以上且施工周期较长时,宜作坡面铺砌,如用薄膜覆盖、钢丝网水泥砂浆抹面或土袋堆砌坡脚等。注3、在同一基坑内,如各层土质不同应根据不同土质进行不同放坡,其边坡可成折线形。B采用机械挖方时,应根据不同土质,不同的坡度值,放出基坑边线,在挖方时要边挖边修坡,每次修坡深度不宜超过1m。C在坡顶上弃土时,弃土堆坡脚至挖方上边缘的距离应根据挖方深度、堆积土数量和土的性质确定。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2m,堆土高度不得超过1.5m。D在受地下水、

4、地表水影响的基坑,应根据不同深度,不同土质确定排水方法。当基坑深度大于3.0m且属砂性土,宜采用井点降水。降水深度掌握在基坑底以下0.5~1.0m。对深度不深的基坑可采用集水井直接排水持续不停进行,避免基坑被水浸泡。E人工挖方时,应该自上而下顺序进行,要边挖边修坡,每次挖方深度不宜大于1m,在将近1m时候就应该修整边坡。F基坑的底面尺寸应满足施工要求,一般应在基础平面尺寸外各边放宽0.75~1.0m,作为支模及开挖排水沟、集水井之用。当基坑底面尺寸不能满足满足需要,而采用修坡放大基坑底面尺寸时,坡脚宜用土袋堆砌,以维持边坡稳定。④

5、治理方法A由于坡顶堆载过量导致滑坡、塌方时,应该清除过量的堆载作为坡顶卸载处理,然后再修复边坡。B若是由于降水措施不利、效果不佳或没有达到设计要求而导致滑坡、塌方时,应采取补救的技术措施,确保其能达到施工所需要的要求,然后再作边坡修复。C边坡的修复应先清除滑坡、塌方的土体,再按实际情况放坡,也可以放缓边坡。2)围护基坑失稳①现象不宜放坡开挖的基坑,采用档土板或者钢板桩作为围护结构,发生支撑倾斜、围护结构顶部下沉、严重漏水、漏泥、下脚内向位移等现象。②原因分析A没有贯彻边开挖边支撑的原则,支撑不及时。B支撑结构不合理,在不适宜使用挡

6、土板的场合使用了挡土板,或虽采用了钢板桩围护,钢板桩的型号偏小、入土深度不足而使钢板桩产生较大的变形或位移。C降水效果欠佳,或由于附近管线位移而导致漏水,影响围护结构的稳定。D外力影响围护结构的稳定。③监理措施A基坑应根据不同土质、不同深度采用不同的围护方法。当采用钢板桩围护时,可参照下表钢板桩入土深度参数基坑开挖深度钢板桩入土深度槽钢型号3~4.5m﹥0.4H﹥[254.5~6.0m0.5~0.7H﹥[30或锁口钢板桩注:H为基坑开挖深度B当基坑采用挡土板作为围护措施时,在挖土深度不超过1.2m时,就应进行第一道支撑,以后挖土和

7、支撑交替进行,每次撑板高度一般不宜超过0.6m,若土质松软或下雨时更应及时支撑。C采用钢板桩围护时的首次挖土深度不得超过2m,在距地面0.6~0.8m处设头道支撑,以后每隔1m左右设一道支撑,支撑的结构与间距应符合有关规定。D摸清基坑附近管线情况,特别在影响范围内的上、下水管更应采取防止渗透的措施。E提高打桩质量,要求达到垂直、平整、直线性等质量要求。F严格控制开挖施工顺序,支撑位置挖出后,围檩及支撑必须随时安装完毕。G搞好降水措施,确保基坑开挖期间的土体稳定。3)、基坑泡水①现象基坑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②原因分析A连续不断下雨

8、,使基坑内积水。B地下水位较高,降水效果欠佳。C排水不及时,进水量大于出水量。D基坑距离河、湖、沟、鱼池或者农田灌溉渠较近,在不断渗透情况下使基坑被水浸泡。E基坑挖好后,未及时浇筑垫层混凝土,使露坑时间过长。③防治措施A雨季施工时,在基坑四周外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