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掌煤矿回风立井施工组织设计

麦地掌煤矿回风立井施工组织设计

ID:12838526

大小:1.55 MB

页数:80页

时间:2018-07-19

麦地掌煤矿回风立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麦地掌煤矿回风立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麦地掌煤矿回风立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麦地掌煤矿回风立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麦地掌煤矿回风立井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麦地掌煤矿回风立井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1.1编制依据(1)《太原市梗阳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麦地掌矿井施工组织设计说明书风井井筒掘砌工程施工合同》、《梗阳实业集团麦地掌B1风井工程井筒检查孔)地质资料》图纸资料等。2、《麦地掌回风立井井筒结构剖、断面图》3、《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511-2010)。4、《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5、《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7、《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8、《煤炭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资料管理规定与

2、评级办法》(1999年版)。9、《建井工程手册》(2003年版)。10、《凿井工程图册》(1998年版)。11、《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山西省煤矿建设安全规定》、《矿山安全法》、《安全生产法》。1.2编制原则(1)认真执行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在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2)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平行交叉作业,加快施工准备工作进度。(3)提高机械化程度水平,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建井工期。(4)合理安排资源和劳动组织,有计划、有

3、重点地组织人力和物力,确保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全面实现,以获得社会经济效益。(5)控制临时工程,降低工程成本。(6)搞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802工程地质概况2.1地理位置麦地掌矿井位于山西省清徐县马峪乡程家坪、麦地掌村及古交市邢家社乡陈家社村一带,南距清徐县城约10km,属清徐详查勘探区和邢家社普查区的一部分。行政区划大部分属清徐县马峪乡管辖,北部局部属古交市邢家社乡管辖。地理位置为:东经112°14′00″~112°18′12″北纬37°42′30″~37°45′45″2.2工程概况项目特征井筒中心坐标X4178166,592Y19612014.172井口自然标

4、高1408.146井口设计标高1408井筒设计深度(m)448.5净径(m)7表土段厚度(m)60基岩厚度(m)388.5表土段井筒最大荒径(m)9.2表土段井壁结构钢筋混凝土基岩段井筒荒径(m)7.9基岩段井壁结构素混凝土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立井开拓方式,表土段采用双层钢筋砼施工,基岩段采用素砼施工。风井井筒净直径Ф7m,井筒掘砌深度448.5m,其中表土段井筒掘砌深度60m,基岩段掘砌深度388.5m。风井井筒主要技术特征表如下:2.3地质水文概况80麦地掌煤矿位于清交矿区东北部的白石沟西侧,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较大的沟谷为井田西北部峪道川,为季节

5、性河流,平时干涸,雨季时有洪水流过,向南经清徐县城流入汾河。井田处于煤层深埋区,基岩出露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刘家沟组,其下伏地层均未出露。2.3.1、含水层井田内有两种类型含水层,即砂岩裂隙含水层和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现叙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补充勘探施工的B1号钻孔揭露该地层141.48m,据清徐矿区详查资料奥陶系中统分上、下马家沟组和峰峰组,以上马家沟组及峰峰组石灰岩为主要含水层,含水结构以溶隙、溶孔为主。奥灰在井田内处于深埋区。据井田相邻小回沟井田上马家沟组与峰峰组混合抽水试验,其单位涌水量0.002L/s.m,渗透系数0.0036

6、5m/d。含水层富水性弱。水质类型属SO4·HCO3-Ca·Na。另据井田南部5.8km处的鑫泰煤矿T3号孔,上马家沟组与峰峰组混合抽水试验,其单位涌水量0.00075L/s.m,渗透系数0.0065m/d,水位标高+821.73m,含水层富水性弱。水质类型属SO4-Ca·K+Na型。补充勘探在B1号钻孔中对奥陶系中统峰峰组及上马家沟组进行了混合稳定水位观测,其水位标高为+849.96m。2.3.2、隔水层9号煤层至奥陶系顶面之间的岩层,厚60m左右,以泥质岩类为主,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能,对奥灰水可起到隔水作用,为良好的隔水层。石炭、二叠系含水层之间的岩层,可视为隔

7、水层。2.3.3、陷落柱的导水性本井田在勘探施工过程中有两个钻孔(4、8号)遇陷落柱,在钻进过程中井液消耗量均小于0.06m3/h,说明本井田陷落柱导水性差。2.3.4、井田水文地质条件评述80井田内地形、植被条件不利于大气降水入渗。主要对煤矿床充水的含水层富水性弱。井田内断层稀少,陷落柱规模小,对岩层破坏程度小,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微弱或无联系。一般来说,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本井田上组煤以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据井田水文地质资料,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井田构造简单,根据规范,本井田上组煤的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属二类一型。本井田下组煤以顶板岩溶裂隙含水层充水为

8、主,据井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