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经济垂直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中部为例

行政区经济垂直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中部为例

ID:12845844

大小:13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9

行政区经济垂直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中部为例_第1页
行政区经济垂直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中部为例_第2页
行政区经济垂直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中部为例_第3页
行政区经济垂直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中部为例_第4页
行政区经济垂直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中部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政区经济垂直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中部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行政区经济垂直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中部为例第4卷第1期中国城市研究(电子期刊)Vol1>.4No.12009年6月E-JOURNALOFCHINAURBANSTUDIESJune.,2009行政区经济垂直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中部为例张旭亮(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200062)摘要:从行政区经济垂直发展的视角,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浙中行政区经济中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行政区经济垂直体系中也的确存在发展差异现象;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不一定高度一致;这种不一致已经引起行政权利的重新分配。最后提出权利的再分配和区内科学合理的

2、发展战略相结合是促进浙中行政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关键词:浙中;行政区经济;因子分析;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1引言“行政区经济”最早由我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学者刘君德教授提出,该理论在随后的运用中得到不断充实与提升。所谓“行政区经济”是指由于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区域经济现象,是我国区域经济由垂直运行系统向横向运行系统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区域经济类型[1]。目前,我国的区域经济仍然在按“行政区经济”规律运行,行政区划界线如同一堵“看不见的墙”对区域经济的垂直和横向联系仍然产生刚性约束[1]。协调区域经济的纵、横关系

3、也为学界与政界所关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一些地方特别是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和地区,行政区经济差异越来越明显。这不仅体现在相同级别行政区经济间,即使在某一行政区经济内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国内学者已对行政区经济差异做了大量的研究。金荣学(2007)从省财政收入的角度对我国省域行政区经济差异进行了研究[2];陆立军(2007)从企业调研的角度出发得出创新网络联结度的梯度差异是造成浙江省不同行政区经济创新绩效和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3];曾庆泳(2007)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对广东省行政区经济差异进行了研究[4];欧向军(2007)运用基

4、尼系数和塞尔指数定量评价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行政区域经济差异总体水平与变化特征[5]。对某一行政区经济内差异研究上主要体现在“强县扩权”及县市体制结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孙学玉(2007)对强县扩权与省直管县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6];刘君德(2004)指出强县扩权时要兼顾市县关系,协调好中心城市的扩张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县与中心城市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竞争、合作、分工关系[7]。汪宇明(2000)分析了市管县(市)体制的区域结构关系模式,揭示了市管县(市)体制的发展趋势[8]。综上研究,对某一行政区经济内差异的量化及如何协调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收稿日期:2

5、009-3-28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项目资助(编号:ZC200803644)作者简介:张旭亮(1976-),男(汉族),甘肃张掖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博士生、高级调查分析师;主要从事城市经济与城市规划研究。2张旭亮4卷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对浙中行政区经济内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整个行政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2浙中行政区经济差异研究浙中行政区经济包括金华市区、义乌市、永康市、东阳市、兰溪市、蒲江县、武义县、磐安县及一批相关中心镇共同组成,行政区划上均隶属于金华地区。2.1评价指标及方法对行政区经济垂直差异的量化研究国内鲜见,也无专门的研

6、究方法,笔者根据行政经济区一般由各城镇组成的特点选择借助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思想进行量化研究。行政区经济垂直差异不单是经济指标方面的比较,更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内涵十分广泛,它以城市经济功能强弱为核心,涉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目的是体现出行政经济区内中的核心城市及各城市的经济集聚和扩散功能。本文构建的是表征浙中行政经济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的20项指标,具体指标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X1、人均工业总产值(元)X2、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元)X3、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X4、第三产业比重(%)X5、人均居民年末储蓄余额(元)X6、职工年平均工资

7、(元)X7、财政收入占GDP比重(%)X8、人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平方米)X9、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标台)X1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X11、人均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X12、人均外贸进出口总额(万美元)X13、接待游客人数(万人次)X14、人均旅游收入(元)X15、专业技术人员数(人)X16、人均图书(册)X17、城市化水平(%)X18、万人医生数X19、万人病床数X20。由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变量较多,并且各变量之间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因子分析法是一种主要用于数据化简和降维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面对诸多具有内在相关性

8、的变量时,试图使用较少的几个变量来描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