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

ID:12851510

大小:42.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7-19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_第1页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_第2页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_第3页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_第4页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

2、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2011年6月第2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Journalof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NanjingNormalUniversityJun.,2011No.2慧远”

3、形象本体”之学与宗炳《画山水序》的理论建构蔡彦峰(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宗炳《画山水序》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篇论述山水画理论的重要着作,学术界对《画山水序》的各种理论命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宗炳在传统山水画创作远未成熟的情况下,建构了系统的山水画理论,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却是非常薄弱的.慧远强调以”形象”的审美体悟本体的”形象本体”之学,为山水画理论的建构奠定了思想基础.宗炳追随慧远并接受”形象本体”之学,这是形成《画山水序》前瞻性的山水画理论的内在原因.关键词:”形象本体”之学山水审美客体《画山水序》山水画理论中图分类号:1206.

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853(2011)02—119—06宗炳《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山水画论,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山水画还未从人物画的背景中完全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作品的情况下,宗炳《画山水序》超越绘画的艺术实践,建构成熟的山水画理论体系,这在绘画史上是颇为独特的.学术界对宗炳山水画理论做了诸多研究,但对《画山水序》何以能够产生这一问题本身则缺乏充分的注意和深入的探讨.在山水画创作远未成熟的情况下,宗炳《画山水序》山水画理论的建构具有一种超前性,从文化史的一般规律来看,一种超前的文化现象的出现,往

5、往源于某种新思想的促发.从东晋后期佛学取代玄学成为主流思潮,及宗炳的佛学思想内涵来看,我们认为其山水画理论的建构与慧远的佛教思想有重要的关系.宗炳的佛学思想渊源于慧远,其《画山水序》又作于追随慧远问道之后,说明宗炳的山水画理论的确与慧远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分析慧远”形象本体”之学佛教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探讨宗炳超前的山水画理论建构的内在原因.一,慧远”形象本体”之学的建构及其美学内涵本体与现象的关系是魏晋六朝哲学思想的核心问题,也是慧远佛学思想面临的一个基本课题,慧远从佛像与法身的关系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建构了重视形象价值的”形象本体”之学,在

6、晋宋美学史和艺术史上都要重要的意义.公元375年道安在襄阳檀溪寺造释迦牟尼佛金像,慧远作《襄阳丈六金像颂》以颂其事,这是慧远现存的最早的文章,此文即已体现了慧远从佛教的角度探讨现象与本体关系的基本思路,其序云:每希想光晷,仿佛容仪,寤寐兴怀,若形心目.冥应有期,幽情莫发,慨焉自悼,悲愤靡寄.乃远契百念,慎敬慕之思,追述八王同志之感,魂交寝梦,而情悟于中.遂命门人,铸而像焉.夫形理虽殊,阶涂有渐,精粗诚异,悟亦有因.是故拟状灵范,启殊津之心;仪形神模.辟百虑之会.[】(收稿日期:2011—3—1作者简介:蔡彦峰,男,1978年生,福建南安人,福建师范大

7、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士僧交往与六朝文学艺术研究”(10CZW022).l19序文指出道安铸造佛像的缘起和用意,在慧远看来,光辉庄严的佛像既能激发向佛证道的决心,又能启发人们领悟佛的法身本体.慧远在弘教活动中清楚地认识到形象是体I吾本体的媒介,即序文所谓的”形理虽殊,阶涂有渐,精粗诚异,悟亦有因”.慧远强调通过佛的形象体悟佛性本体的思想方法虽然具有明显的宗教性质,但形象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明确的认识.在本体与现象的问题上,慧远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一种”形象本体”之学,即以形象的审美体晤本体,这是慧远”形象本体”之学具有

8、重要美学思想意义的内在原因.慧远晚年所作的《万佛影铭》对这种”形象本体”之学作了更深入的阐述,其序云:夫法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