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清明上河图》

赏析《清明上河图》

ID:12851975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9

赏析《清明上河图》_第1页
赏析《清明上河图》_第2页
赏析《清明上河图》_第3页
赏析《清明上河图》_第4页
赏析《清明上河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赏析《清明上河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赏析《清明上河图》 设计构思《清明上河图》是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杰作。美术作品不是孤立的,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在教案设计中我采用立体分析的方法,从题意、作者、古都汴京、内容、艺术特色五大方面入手,在分析中及时总结知识点强化记忆,在结尾总结了如何在今后赏析古代绘画的方法,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同时,贯穿了重视、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艺术的德育观念,让学生为我们灿烂的文明而骄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2、能力目标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3、德育目标《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是中华文明之瑰宝,以此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热情和

2、爱国情绪。教学重点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1、内容丰富   气势恢弘2、段落分明   结构严谨3、变化统一   富有节奏   4、细致入微   手法精细教学难点散点透视教学方法复现法、总结法、图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阶段】(看幻灯片,放《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在座的同学都非常熟悉《水浒传》,那些性格鲜明、爱打抱不平的108个好汉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宋江、李逵、武松、林冲等人的传奇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这次农民起义发生在北宋末叶宋徽宗(约公元1111年——1125年)年间,与我们今天欣赏的《清明上河图》年代相近。下面我将从多方面

3、讲解该作品。【深入阶段】一、题意新解提 问:谁知道《清明上河图》的题意是什么? 学生答:略。(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回答,对于那些富有想象力的回答教师要加以鼓励。)教师答:题意往往是全画的灵魂,理解题意就相当于找到了深入作品的钥匙。1、清明 解释① 清明节;解释② 清明盛事,有歌功颂德之意;解释③ 揭示远离故土,既不能返乡扫墓,也不能参与汴京清明游乐的船工与纤夫,仍在汴河上像往日一样要逆水行舟、冒险抢渡的真实情景。其实,就是这些被视卑贱的劳动者为汴京庶众运来了赖以生存的食粮给用,他们是维系京师繁荣的基本动力。正是普通民众的劳动,共同铸就了京都的繁华。答案没有唯一,这三种解释丰

4、富了题意的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上河——汴河,汴梁的代称。3、《清明上河图》即指北宋都城汴梁繁华昌盛的景象。二、      作者介绍张择端:北宋宋徽宗(公元1111年——1125年)时画家,字正道,山东人,自幼好读书,又工绘画,擅长“界画”,尤善画车马、市井、桥梁、城郭,自成一家。三、      古都汴梁人口稠密(约150万),商业发达,并出现了夜市,汴梁是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如此丰富的现实生活为画家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素材。   总结:艺术源于生活。四、      全图内容1、绢本:绢是一种用于绘画的丝织品。2、形式:勾线淡墨色。全图人物众多,场景丰富,画家采用简练的

5、线条塑形,淡墨赋色,达到了简而有形,繁而不乱的效果。3、大小:长528cm,宽24.8cm。4、内容:三部分京郊春光 田园舍宅恬静安详虹桥往来水上运输繁华发达城门内外车水马龙井然有序(看幻灯片,分三部分展示讲解)五、精彩赏评1、高潮留悬 学生看第二部分“虹桥往来”,并回答分析船与桥的矛盾冲突。教师赏评:第二部分“虹桥往来”是本图的高潮。桥上车水马龙,桥下水流湍急,有一满载货物的船只即将通过,可是由于船只上桅杆太高,无法通过桥洞,有的船工急忙去卸桅杆,有的使劲撑槁,有的用长杆抵住桥洞;而岸上和桥上的人们也指指点点出谋划策……每当观者看到这里,都会捏一把汗,到底会是一个什么结果,画

6、家把全图的高潮设计成一个悬念,给观者以无限的遐想空间。留悬念是很多艺术作品采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可以拓展作品的想象空间。知识点:从此图桥与船的矛盾冲突中我们体会到画家大胆而巧妙的艺术构思,堪称杰作的精彩之笔!2、骆驼队 学生看第三部分“城门内外”,并回答分析。教师赏评:在第三部分“城门内外”中有一支骆驼队穿城而过,看似自然,实则“别有用意”。骆驼是遥远沙漠上必须的交通工具,骆驼队的出现把观者的思绪引向遥远的丝绸之路,说明宋朝时中原与边远地区的商贸往来频繁,两地的货物在此地交易,进一步渲染了汴梁的繁华。切合了本画的主题思想。知识点:从中我们学到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意义的形象以丰富主题。

7、3、(教学难点)散点透视:即多视点移动透视。提问:假如画家站在一个视点能否看到如此丰富的场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教师赏评:散点透视是国画中常用到的一种构图方法,作者不拘于一个观察点,而是在不同的视点观察景物,然后把不同视点的景物加以组织。此法灵活性强,内容丰富,画家犹如拿着一架摄像机在移动前行中把汴梁的繁华景象给“拍”了下来。知识点:从中我们体会到中国画独特的构图方法。4、人物百态、真实贴切。《清明上河图》是长卷风俗人物画,画中有八百一十五人,脚夫、船工、修理工、农民、货郎、店家、仕大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