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的差别阈限

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的差别阈限

ID:12855905

大小:6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19

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的差别阈限_第1页
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的差别阈限_第2页
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的差别阈限_第3页
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的差别阈限_第4页
资源描述:

《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的差别阈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心理学》教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的差别阈限实验编号:032129101302实验时间:2011年10月19日班级:10教育本姓名:胡妍妍学号:10103214109任课老师:胡瑜实验编号10103214109实验名称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的差别阈限实验类型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时间2011.10.19实验地点北6-312小组成员胡妍妍李晶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的差别阈限10教育本胡妍妍摘要:实验通过测定被试手的重量差别阈限,学习恒定刺激法。本实验利用JGW-B型心理实验台操作箱,及配套砝码8个,对1名20岁的女性被

2、试进行测量。上升和下降序列在每两系列中交替进行。最终,根据直线内插法测得结果得出被试重量的差别阈限为1.5关键词:恒定刺激法重量差别阈限一、引言本实验所用的测量方法是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次数法,它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差别阈限和等值,还可用于确定其他很多种心理值。恒定刺激法是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刺激,通过被试对每个刺激觉察到的次数来确定阈限。阈限是传统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可以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本次实验测量的就是差别预先。差别阈限指的是我们刚刚能够感觉到的两个刺激(同

3、一物理量)之间的最小差别的变化值。二、实验方法1.被试:被试为女生1名,年龄202.仪器:JGW-B型心理实验台操作箱,高5cm直径4cm的圆柱体一套共8个其中100克的两个,88克,92克,96克,104克,108克,112克各一个。3.实验程序:3.1依随机原则排出变异刺激(包括100克的一个)呈现的顺序;然后变异刺激各与标准刺激(100克)配成一对,每对比较10次,为了消除顺序误差,10次中有5次先呈现标准刺激,另5次先呈现变异刺激。3.2被试坐在实验台被试侧,右手伸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套袖试口,主试用粉笔在测试面上放刺激物

4、处标出位置,也应将被试前臂接触桌面的位置用粉笔标出来,以便休息后仍可回到原处。3.3实验开始时要向被试做示范操作:被试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拿住圆柱体慢慢上举,使它离开测试桌面约2cm,2秒后放下(这时胳膊肘不要离开桌面)每对中呈现两个刺激的时间间隔最好不要超过1秒,以免被试的第一个质量感觉消退,当被试放下第一个重量后,主试立即插上第二个重量。二次比较至少间隔5秒,以免各次感觉互相干扰,主试呈现刺激时,切莫让圆柱体碰被试的手。3.4指导语:“现在请你一对一对地比较圆柱体的重量。当你听到我把圆柱体放在测试面上时,就用刚才示范的方法轻轻

5、地把它提起,注意这时的重量感觉,放下后也要尽量保持住这个感觉。当拿起第二个圆柱体时,就用你对第二比第一个轻一些就说“轻”;如果你觉得重些就说“重”;如果分不清轻重就说“相等”,这样一共要比较几十次,每次比较后必须做出判断,判断的标准要尽量一致。请注意要你判断,第二个比第一个是轻、重、还是相等。“3.5安排好的顺序呈现刺激,每次被试做出轻、重,或是相等的判断,要在记录表的相应位置记下“—”、“+”或“=”,每比较10次后休息2分钟。二、实验结果1.实验结果记录,见原始数据表格2.实验结果统计,见附表1、附表2附表1:用恒定刺激法测

6、量重量的差别阈限实验记录表重量感觉次数88kg9296100104108112轻10841212相等0023131重0246767附表2:3.实验结果百分比换算,见附表3、附表4附表3: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的差别阈限实验结果百分比统计表重量感觉百分比88kg92kg96kg100kg104kg108kg112kg轻100%80%40%10%20%10%20%相等0020%30%10%30%10%重020%40%60%70%60%70%附表4:1.用直线内插法求出重量差别阈限差别阈限DL=(98-95)/2=1.5二、讨论与分析1

7、.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有什么特点?用恒定刺激法测定差别阈限,是需要让被试作三类反应,但若被试较为自信,则作出“等于”的反应就较多,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差别阈限的大小。因此有专家建议,为了消除这类影响,建议只让被试作“大于”和“小于”两类判断,即使在分不清大小时,也必须选择其一。2.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韦伯定律?符合。因为我们的原刺激是100克,符合中等刺激的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