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新:什么才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doc

赵鼎新:什么才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doc

ID:12860569

大小:7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9

赵鼎新:什么才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doc_第1页
赵鼎新:什么才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doc_第2页
赵鼎新:什么才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doc_第3页
赵鼎新:什么才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doc_第4页
赵鼎新:什么才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赵鼎新:什么才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赵鼎新:什么才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原标题:《路径不依赖、政策不相干——什么才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  [摘要] 本文指出中国经济成功发展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一些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国家政策和制度,而更在于中国特殊的国家建构历史。除了北朝鲜这个例外,与中国有着相似国家建构历史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有着很成功的发展。由于意识形态的长期干扰,中国反而是东亚经济发展中的后起之秀,而非先行者。因此,中国不但不应该在经济初具规模时就陶醉于庆祝“中国模式”,而且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  [关键词] 同构压力积累性发展国家建构意识形态干扰东亚奇迹中国模式  在研究后起国家经济发

2、展的成功经验时,学者们往往从与经济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国家政策和制度上找原因。比如,日本经济成功后,不少学者就从战后日本的国家政策、企业制度和文化上去分析日本经济成功的关键(Dore1986;Fransman1993;Johnson1982;Morita1986;Vogel1979)。中国经济成功后,许多学者也倾向于从经济政策和制度方面去阐述中国经济成功的关键,并且创造了“中国特色的联邦主义”(QianandRoland,1998)、“干部晋升锦标赛制”(周黎安,2007)、“中国模式”(丁学良,2011;姚洋,2011;郑永年,2010;Naughton,2010;

3、Zhao,2010)和“北京共识”(Ramo,2004;Kennedy,2010)等概念。这些分析视角并非没有道理,但是在学理和经验上至少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某些经济政策和相应的制度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能被过度夸大。比如,傅高义(Vogel,1979)曾经把日本的高速发展归结于高素质的科层集团、科层集团与企业的紧密联系、科层集团在政府中强势的地位、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大公司的永久就业等政策和制度条件。但是,这些条件的绝大多数在今天的日本仍然存在,而日本经济却已经陷入二十余年的低迷。  第二,过分强调经济政策和某些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会导致把地方经验上

4、升为普世理论,从而陷入或自卑或狂妄的心态。比如,中国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与西方民主国家的经济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当时的国人不但认为民主政治是西方国家经济成功的关键,而且全面鞭挞本土的文化和制度,以至于像《河殇》这样一部充斥着强烈文化自卑的电视片能够风靡一时。今天,虽然中国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其优势却主要在中低端制造业、山寨模仿和流通领域,而不是在金融和原创性高科技产业等领域。尽管如此,不少学者已经开始侈谈“中国模式”和“北京共识”,好像中国的制度和政策给世界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样板。两类话语虽然截然相反,反映的却是同一种心态,即皆不能不卑不亢、冷静地看待过去和

5、今天。  第三,如果经济政策和相应的制度安排对于经济发展果真如此关键的话,那我们就不能解释为什么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成功的后起国家和地区大多位于东亚这一现象。要知道,日本、韩国、台湾、香港和大陆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飞跃的关键时期的经济政策、企业文化、官员激励方式和政治制度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笔者绝非认为经济政策和制度在经济发展中没有作用。中国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如果中国至今还在坚持计划经济,经济是完全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的。这些都是常识。问题是,当前世界上有大量的国家无论推行何种经济政策、采取何种制度安排,它们的经济都没有走向成功。

6、为什么呢?要了解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在更深的层次上来看中国经济成功的原因。  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意识形态的干扰  为了搞清楚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有必要扼要地做一些基础性的理论准备。首先定义两个重要概念:同构压力(isomorphicpressure)和累积性发展(cumulativedevelopment)。当某一个组织获得了某种形态后,如果这一形态会对其他同类组织产生压力,迫使其他组织也追求这一形态,这一现象就可以定义为“同构压力”。如果一个社会的变化是在朝着技术和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财富不断累积的方向发展。那么这一现象就可以定义为“累积性发展”(Zhao,2015)

7、。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人类社会在竞争中产生的同构压力。人是竞争性很强的社会动物,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既反映在个体层面,也体现在组织、族群和国家层面。人类同时是一个政治动物、意识形态动物、地域性的军事动物和经济动物(Mann,1986)。人类的竞争因此也会体现在这四个层面上(Zhao,2015)。并不是所有形式的竞争都能产生同构压力并促进累积性发展。比如,单纯的意识形态竞争就好比是两个具有不同价值观或者不同宗教信仰的群体为了捍卫各自的信仰在举行无休止的辩论大会。这类竞争既不会生产出物质层面的东西,也没有清晰的胜负准则。如果持有某一个价值观(或宗教)的群体在“辩论”

8、中取得很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