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与汉服蕴藏的服饰文化

旗袍与汉服蕴藏的服饰文化

ID:12864678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9

旗袍与汉服蕴藏的服饰文化_第1页
旗袍与汉服蕴藏的服饰文化_第2页
旗袍与汉服蕴藏的服饰文化_第3页
旗袍与汉服蕴藏的服饰文化_第4页
旗袍与汉服蕴藏的服饰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旗袍与汉服蕴藏的服饰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服装的历史虽然悠久,但由于历朝都讲究“改正朔,易服色”。因此从秦汉开始到满清结束,在三千年的王朝更替过程中,始终没有一套严格意义上流传下来的标准服装原因。有人说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化。  汉服在于端庄  2003年河南郑州的电力工人王乐天身穿汉服走上了街头,由此他“荣幸”的成为了见诸媒体报道的中国现代第一位穿汉服“示众”的人。随即,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等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响应者。一股汉服风开始刮起,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大学

2、生都参与其间甚至喊出了“汉服复兴,与子同袍”、“华夏复兴,衣冠先行”之类的口号。对于这部分青年人来说,他们似乎更喜欢把这叫做“汉服运动”。  这些汉服爱好者结成了一些小的圈子进行活动,他们的精神大概可以归纳总结为:于传统礼仪文化与风俗文明的复兴,并且在其中传承和重建自尊自信、自强不息、传承文明又勇于创造的民族精神与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文明创造能力。  实际上,所谓的“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只不过是文学用的语言。我们大可以高喊“华夏复兴,中药先行”、“华夏复兴,京剧先行”。不过呢,我们也不能忘记何谓

3、华夏,“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纵观我国历史,朱元璋定鼎南京后,随即下令“诏衣冠如唐制”。后金入主中原江山,依然打起了衣冠的主意。所以说服装对于我们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  陈虹娣是一名设计师,当她从报纸上看到成都、重庆两地关于汉服活动的新闻时,据说是象“像被电击了般开始大量搜索关于汉服的网页”。随后,她第一次参加了汉服复兴者组织的的“成人礼”活动,陈虹娣乐呵呵地参加了成人礼。接下来,她对汉服的热情就如同火山般的喷涌而出了。目前,陈虹娣和近400名跟她有一样对汉服热爱的人组成了一个文化社团

4、。  这个社团一般都是根据传统的诸如端午、寒食、七夕之类节日,开展一些介绍汉服知识,复兴民族传统礼仪,还有节日民俗的复兴等活动。据说部分“超级粉丝”也会实践一些将汉服普及到生活中的活动,比如穿着汉服过逛街工作,过日常生活。只是后者常常引来路人围观,要么认为他们的日本人,要么就觉得是拍电影的。  不过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汉服文化背后的巨大商机恐怕才是陈虹娣这类“精灵鬼”们推广汉服以及汉文化最大的动力。早在2006年,陈虹娣刚参加汉服社团的第三个月,就跟其中几个积极分子共同出资成了一个汉服文

5、化公司。最开始只是简单向新加入这个“组织”的人员售卖“制服”也就是汉服而已。随后逐步发展到开始组织各种各样的汉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实现自己公司的收益。  其中,堪称经典的当属汉式婚礼。众所周知,目前我们大多数人举办的婚礼基本上都成了婚礼主持人开“个人演唱会”的舞台。而这种汉式婚礼,不奢侈、不喧闹、不嬉戏,而是以恭谨、庄严的心来对待。现场被布置得古色古香,仿真的汉代屏风、几案、碗筷、酒樽、跪垫等一应俱全。整场婚礼端庄大气,“共牢而食,合卺而饮,执子之手,与子皆老”确实让人向往生平能有一场如此的

6、婚礼。  另外,在2010年5月陈虹娣“忽悠”某学校举行了一场所谓的“成人礼”活动。当时,616名青年学生身着汉服,在编钟鼓乐声中,按照升国旗、加衣冠、敬师长、敬父母、成人宣誓等议程,受冠谢礼,吟唱冠歌,颇有古风。通过这次活动,陈虹娣卖出了近700套汉服且价格不菲,获利颇多。同时又通过媒体的报道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实际上,记者是非常鄙视这种“无厘头”的,且由校方强制性举办的类似活动的。一则,即便的这些学生能把《论语》倒背如流,但明白其中的意思吗?二则,这些学生的老师又懂多少所谓国学,看过线

7、装书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校搞这些活动的行为,我国古人早就为其准备了一个成语叫“沐猴而冠”。  不过,不论我们怎么来看汉服目前的情况。从传统文化方面来说也罢,从服装的经营,汉服背后的产业链来说也罢,仍然是个颇具争议的事情。我们也大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静观其变”。  旗袍在于性感  茅盾长篇小说《子夜》中有个情节是一乡下土财主来到上海,见到旗袍下裸露出来的女子大腿,差一点昏了过去。  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汉族女性改进,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

8、定为国家礼服之一,理论上来说旗袍是不属性汉服体系的。由于处于社会形态的变革、过渡时期,旗袍的发展历史说起来也是比较搞笑的。仅从其两边开叉的变化就能看出些许端倪。清代旗装不开衩,民国时候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在左边开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及膝部高到大腿。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后终于开始流行大开衩旗袍。  旗袍的黄金时期大约应该从1930年左右算起,那时候旗袍的造型趋于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及装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