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专题五: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ID:12864824

大小:9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9

专题五: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_第1页
专题五: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_第2页
专题五: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_第3页
专题五: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_第4页
专题五: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_第5页
资源描述:

《专题五: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德清三中丁恺【热点背景】结构调整始终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主题,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势下,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更是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从十二五规划到党的十八大,到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放在突出位置。“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摘自十八大报告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实现尊重经济规律

2、、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作为工作重点,总的原则是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合理安排生产力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项目,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摘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知识链接】(一)经济结构

3、调整的必然性与紧迫性: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与日俱增的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被迫调整和自觉调整两种力量正在汇集,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倒逼机制和正逼机制。1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随着廉价劳动力的减少、最低工资标准和农民工工资的大幅提高,使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逐步消退。同时,我国土地价格则连年上涨,加剧了传统比较优势的弱化。这使原有传统产业向综合成本低的内陆地区或周边国家转移。2三大产业的现状形成自身结构调整的内在压力农业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薄弱,耕地、水资源对农业增产的约束不

4、断强化。第二产业比重过大,高度依赖重化工业,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呈现“大而不强”局面。第三产业发展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3投资带动性不强,居民消费比重低,内外需发展失衡。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中,外贸出口的大幅下降,成为拖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因;投资增长速度持续明显超过消费增长速度,表明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也不协调。居民消费率不到35%,这样的消费率很难支撑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4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明显上升。8  追求公平正义就是要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

5、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和机制,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从经济层面讲,就是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显然,这正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5来自国际社会的多重压力上升。  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己居世界前列,且难以在短期内出现根本性转变,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压力将持续存在,且有增无减。这在客观上会促使我们加快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在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赢得自身的发展权利和发展空间。 

6、 确保能源资源供应安全的压力。中国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因而要加强节能减排,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这必然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提高经济和产业的技术水平。6代际之间的消费倾向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新生代市民和农民工可能会使全社会消费倾向逐步提高。目前在城市中出现的所谓“月光族”和“啃老族”,这都是新一代年轻人消费倾向高的表现。在消费结构上,新生代农民工正在从温饱型转向发展和享受型。这将促使消费结构的升级,进而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二)今后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和举措1未来经济结构演变

7、的基本方向和内在要求。  根据中国的“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和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中国经济结构演变的未来方向和内在要求被描述为“四个发展”和“四化”。  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努力把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的过程,转化为新的发展动力和活

8、力。  绿色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创新发展。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幅提升重点产业核心竞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