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摘要)

xx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摘要)

ID:12865595

大小:10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9

xx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摘要)_第1页
xx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摘要)_第2页
xx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摘要)_第3页
xx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摘要)_第4页
xx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摘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xx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摘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摘要)前言  浙江省环杭州湾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湖州、舟山六市,2002年人口2304万人,陆域面积近4.5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51%和44%;国内生产总值5485亿元,占全省的7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806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是浙江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区域。  环杭州湾产业带包括环杭州湾六市产业和城市新的成长空间,并涉及六市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功能区域,是浙江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的大平台,是浙江面向未来发展的一个整体性品牌。  一、发展背景与条件  国际化

2、平台宽广。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强化,国际制造业加速向长三角转移,有利于环杭州湾地区更快融入世界经济,更大范围地分享国际资金、技术、资源和市场机会;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为杭州湾地区利用后发优势,改造提升传统经济,拓展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互动发展与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正在加速崛起,为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国际化平台,将带动环杭州湾地区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区位条件优越。环杭州湾地区紧邻上海、江苏,通江达海,区域内外交通发达,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沪杭高速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的规划与建设,

3、“同城效应”日益显著。  综合实力较强。环杭州湾地区有19个县(市)进入中国大陆社会经济综合百强县行列,积累了进一步发展的强劲动力;发达的特色块状经济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已经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初步专业化经济优势,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基础。  经济资源富集。环杭州湾地区集中了浙江省主要的深水港口、滩涂、高校与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建有秦山核电站、嘉兴电厂、北仑电厂等大型能源企业,拥有钱塘江、太湖等江河湖泊,为产业带发展提供了有力资源保障。本地区还汇集了海、江、湖、溪、山、岛等多种自然景观,是长三角重要的游憩休闲胜地和人居天堂。  体制富有活力。环杭州湾地

4、区民营经济活力充沛,机制灵活,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市场体系较为发达,市场化进程较快,形成了充满创新活力的体制基础。  二、总体发展思路  (一)战略定位  从环杭州湾长远发展着眼,该区域应成为:  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培育若干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奠定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地位。  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重要部分。主动参与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游憩休闲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与核心城市上海及长三角北翼城市共同打造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改革开放与新型工业化先行区。率先建立起适应

5、国际竞争需要、符合国际经济惯例的政府管理体制,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与市场经济秩序;率先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浙江省改革开放与新型工业化建设的先行区。  科技创新先导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强化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营造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努力吸引国内外风险资本集聚,力争成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源头、国内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率先形成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浙江省科技创新的先导区。  生态建设示范区。创造绿色生产和适宜人居的环境,形成人、城市与自然和谐的优美

6、景观区,成为以杭州湾及两岸特色风貌为重点标志的生态建设示范区。  (二)基本原则  强化比较优势。立足特色块状经济,建立传统产业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立足科教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立足港口资源优势,有重点地发展临港重化产业。  强化产业导向。完善支撑功能平台,推进产业集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行清洁生产,构建循环经济体系。  强化整合提升。探索建立现行区划下不同行政主体的协调发展与园区整合机制,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协同发展。  强化产业、城市、生态和谐发展。产业开拓要充分依托已有城市设施和功能;重点园区强化城市服务功能与人居功能,发展成为新

7、城区;合理确定禁止及限制产业开发的生态敏感区。  强化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教育、科研创新基地的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加快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步伐,实现民营经济的二次飞跃;强化特色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扶持各类专业化民营技术服务机构,建设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水、土地、能源等重要资源利用效率,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形成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城市连绵带和绿色生态网、基础设施网为主体的“区—带—网”的开发格局,建成长三角南翼“黄金产业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