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ID:12881343

大小:4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19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_第1页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_第2页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_第3页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_第4页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慢性病的预防措施什么是慢性病慢性病专门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慢性病会导致巨大危害,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危害。而一些学者发现,慢性病的发生与消化系统有重大关联,并提出了发生规律的研究理论。概述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或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常见慢性病有哪些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矽肺、肺纤维化;循环系统:慢性心力衰竭、

2、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慢性心包炎;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泌尿系统: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泌尿系慢性炎症;血液系统:慢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瘤;内分泌系统: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亢、甲减;代谢和营养:糖尿病、营养缺乏病、痛风、骨质疏松;结缔组织和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系统性硬化病、骨性关节炎

3、、危害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因素  ◆遗传因素: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环境因素:年龄、体重超重与肥胖、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化学毒物接触等因素。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慢性病预防 慢性病是一个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由于工业化速度增快,造就了人类的文明,随之而来的就是所谓的“现代文明病”或生活方式疾病,也即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人类

4、正经历着从传染性疾病猖獗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转变的过程。由于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差异,有些国家和地区在本世纪30年代即已完成了这种转变,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有些国家和地区正处在转变之中;还有些国家和地区,传染病仍是主要死因。虽然如此,但人类疾病谱由传染病逐渐转向慢性病,是当代疾病发展的总趋势。  (一)控制慢性病应列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在过去的100年里,发达国家里的慢性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主要的卫生问题。据WHO(世界卫生组织)估算,1990年全世界总死亡人数中,心血管病(CVD)占1/4,为死

5、因的首位。其中发达国家CVD(心血管病)死亡占其总死亡数的50%,发展中国家只占16%,但死于CVD(心血管病)的绝对数字却高于发达国家。全球每年CVD(心血管病)死亡1200万,发展中国家占78%。  1990年全世界癌症患者约2000万人,新发病例900万,因癌症死亡510万。癌症主要是老年病。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肿瘤病例和死亡数还可能显著增加。  估计全球成人血压有21.3/12.7kPa及以上者占8%~18%。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代谢性疾病等的死亡亦很多。  我国以控制传染病为主(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任务尚未完

6、成,以控制慢性病为主的第二次卫生革命提前到来,所面临的慢性病防制工作的任务是艰巨的、形势是严峻的。1993年肿瘤死亡占21.75%,为第一位;脑血管病死亡占21.35%,为第二位;心脏疾病占14.72%,为第四位。在大城市心血管病和肿瘤的死亡占57.82%,也就是说每死亡100个人中就有57或58个人死于“四病”(四病指肿瘤、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有些城市就更加突出,上海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死于肿瘤。1990年测算,我国肿瘤死亡132万,心血管病86万,脑血管病125万。  人口老龄化使得形势更为严峻。外国老龄化

7、进程速度慢,而且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到来的。我国老龄化速度快,而且经济不发达。我国多数城市已步入显著老年型社会,这将使我国疾病谱、死亡谱的变化更趋明显。  (二)慢性病致病因素及医学新模式  1.多病因的观点和医学新模式 从病因学观点系统地论述影响健康与疾病的各种因素,可对预防提供指导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①环境因素:除了生物因素外,同时有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亦即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因素;②生活方式:包括营养、风俗习惯、嗜好(吸烟、饮酒等)、体育锻炼、精神紧张等;③生物

8、遗传因素;④卫生服务:社会上医疗卫生的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这四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通过人口学特征、文化系统、人们的满足感或精神状态、生态平衡及自然资源互相联系起来并保持平衡状态。  预防这四种因素的不良作用已远非单纯应用生物医学方法所能解决,同时还必须注意致病的社会、心理等因素,因为人类本身具有整体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人体处于内环境与外环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