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

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

ID:12885087

大小:4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19

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_第1页
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_第2页
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_第3页
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_第4页
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_第5页
资源描述:

《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概念化思维与象思维就哲学方法论而言,象思维主要是相对于西方传统哲学活动中的概念思维而言的,尽管它也要与其他思维方式、比如形象思维区别开来。本文拟探讨概念思维和象思维各自作为哲学的方法论,其含义到底何在?它们有什么关系?一.什么是概念?“概念”不是古汉语词汇,而是一个用来翻译西方语言中的“concept”、“Begriff”的现代汉语词汇。它在各种自然语言中,依不同的上下文,可能有多种含义,但也确实表达了某种特别的思想倾向。比如,当将它与“图象”、“感觉”等相比时,就可以明确感知到这种独特的倾向,即一种趋向于抽象、确定的状态的思想倾向。所以,在西方传来的传统逻辑

2、学里,它是逻辑方法的起点;所谓“概念-判断-推理-公理化推导系统”,指示出这种逻辑学的基本结构。美国流行的《韦伯斯特词典》将“concept”的含义归为两类:(1)心里边包含的东西,比如思想、看法;(2)将特殊实例普遍化而得到的一个抽象的或全称的观念,与“观念”(idea)为同义词。《现代汉语词典》这么解说“概念”:“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性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比如从白雪、白马、白纸等事物里抽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得出‘白’的概念。”虽然这个解释过于偏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

3、讲法,忽视了“概念”的更柔性的使用(比如“你对美式橄榄球有概念吗?”),但它的确表明了现代汉语中“概念”的致思方向,而且与美国人对“概念”的第二种,也就是带了些哲理含义的用法是一致的。而这正是我们要关注的。总之,无论在英文(及西方语言)还是现代汉语的日常使用中,“概念”大致有两种含义:较宽泛的是指“心中的观念、想法”,大约相当于“可被明确意识到的稳定意义”;较窄的则指“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普遍观念”。尽管前一种用法也常出现,让“概念”行使“(明确的)意义”、“含义”这类词的功能,因而一些运用非概念化方法的哲学家,也可能在肯定的或中性的意义上使用“概念”这个词

4、,但是很明显,后一种用法是这个词的哲学含义。所以,在传统西方哲学、乃至中国的现代哲学中,概念被认为是人类的观念化理性思维的细胞,以它为起点,构成了判断、推理和概念化推衍系统。表达这种概念的语言主要是名词或名词化的形容词、动词等。下面用“概念化”这个词来刻画“概念”的第二种含义,即它的哲学方法论的含义。所以,“概念化思维”就是一种依据狭义的概念及其衍生族类(比如依据概念形成的判断和推理)而想问题的方式,被不少人认为是人类理性思维最重要的方式,在哲学活动中被广泛地用来思考终极问题,比如“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美德的本性?”等等。二.概念化思维

5、的特征9这种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是:(1)普遍化或一般化。这是几乎所有对“(狭义)概念”的定义或说明所肯定的。概念不是用来把握具体的事物的思维方式,它是概括了一类事物的共通点的观念。所以表达概念的词比如“白”,就不同于指示具体事物或特定存在者的专名,比如“这个白色块”、“这匹马的白颜色”。在这个意义上,概念是抽象的、非个体的,它抓住共相。因此,概念化思维从根本上就忽视文化的、生活的“特殊状态”,而寻找可普遍化的哲理、真理。就此而言,“概念”不同于“形式”,因为个体、比如一个特定的人也有形式,但我们很难说“辜鸿铭”这个人有自己的概念,尽管我们可以通过概念词和描述词

6、的叠加(所谓“摹状词”)来指称他,例如“那个在清朝末年写了《春秋大义》的人”。然而,与质料相对的形式,也有普遍化的倾向,比如柏拉图理解的形式或理式,以及亚里士多德对形式的一种看法,即认为形式与本质同义,是最高实体;而亚里士多德的另一个看法,即有“[只针对个体的]个别的形式或本质”,却遇到说明上的困难。如果这后一种看法被认真地贯彻下去,就有可能突破概念化的哲学思维。(2)静态化。通过概念来把握共相,而且相信它把捉到的是某一类事物的本质,或有身份鉴别力的共通点,于是这本质就被相信具有不变的含义,是一个完全静态的观念存在。具体的现象可以变化,但这本质自身却不会变。于

7、是,哲学家们相信,这通过概念化得到的本质,为人类的理性思维提供了稳靠的、坚固的基础,是能够打入逻辑“基岩”的思维之桩,与文学、诗歌中用来表达感情和想象的具体观念和语言从本质上就不同。概念的静态化,似乎为思维提供了稳定支点,但它的弊端是使思维和理论进入不了动态的现象,所以从柏拉图晚年对理式论局限的反省开始,西方哲学也曾想让概念在不失根本稳定性的前提下动起来,比如通过寻求概念之间的关系,让概念获得延展、推理和辩证攀缘的能力。实际上,使概念系统成为象数学那样有内在的推演力和判定能力的演绎系统,是西方传统哲学之梦。它在黑格尔那里达到一个高峰。这位大师认为通过找到概念内

8、部的对立关系(康德在使用概念化方法去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