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测评.doc

太原市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测评.doc

ID:12887892

大小:382.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19

太原市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测评.doc_第1页
太原市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测评.doc_第2页
太原市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测评.doc_第3页
太原市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测评.doc_第4页
太原市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测评.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太原市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测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http://www.zhnet.com.cn或http://www.e12.com.cn太原市2008-200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次测评地理试卷(考试时间:下午2:30——4:30)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做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选项的字母填入30题后的答题栏中。)图1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科网1.对图中三

2、大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区比丙区纬度地带性差异明显B.乙区比甲区纬度低,热量条件比甲区好C.乙区与丙区南部距海远近不同,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线D甲区与丙区之间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2.乙区东南部地区农牧业的特点是A.高山牧业、河谷农业B.草场牧业、河谷农业C.高寒牧业、绿洲农业D.草场牧业、灌溉农业3.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下

3、列地区属于优化开发区域的是A.成渝地区B.环渤海地区C北部湾地区D.中原地区图2是沿成都—西安一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大致以甲山脉为界线的是①水田与旱地②农耕区与牧区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zhnet.com.cn或http://www.e12.com.cn5.对乙河流进行综合整治,宜在上游地区①加固堤防②修建水库③营造防护林④调水调沙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采用小流域

4、为单元的生态模型试验,可以检验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合理性。读下表,回答6~7题.不同植被覆盖率林草措施减流减沙效益表植被覆盖率(%)降水量(ram/30分钟)径流量(mm/30分钟)入渗量(ram/30分钟)产沙总量(g)减流效益(%)减沙效益(%)100609.7750.230.8580.7899.30856020.4639.541.5259.7598.77706027.3132.694.3446.2796.48606038.24217624.1124.7780.41406041.9118.0957.

5、2917.5353.45206042.4417.5688.7516.5127.8906050.839.17123.0700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径流产生量随植被覆盖率增大而增大B.入渗量随植被覆盖率减小而增大C.产沙总量随入渗量增大而增大D.径流产生量随入渗量减少而增大7在植被覆盖率变化幅度相同条件下,对减流减沙效益影响最大的植被覆盖率变化范围是A.20%~40%B.40%~60%C.60%~70%D.70%--85%图3是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8~9题。8.充分利用图示区域内自然资源的优势,应重点发展的产业是

6、①制茶②石油化学③棉纺织④稀土冶炼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图示区域在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应①在沿海各地围海造田②增加水稻种植面积③注重中低产圈的改造④保护和恢复沿海湿地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图4是我国野骆驼分布的变迁图。读图回答10~12题。10.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中鸿智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zhnet.com.cn或http://www.e12.com.cn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到西北干旱区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④目前主要

7、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1.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人为因素包括①开垦草原②过度放牧③大量捕杀④种群退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我国目前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是①水田地区和旱农地区②旱农地区和草原地区③河谷灌区和草原牧区④旱农地区和高原牧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在国家级城市新区改革试点版图中,已形成东(上海浦东)、中(武汉和长株潭)、西(成渝)、南(深圳)、北(天津滨海)兼顾的布局。回答13~16题。13.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城

8、市规模,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C.寻找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D.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14.制约“成渝区”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A.土地面积小B.科技力量薄弱C.交通运输能力不足D.人口众多15.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主要区位优势是①农业基础好②政策支持③地理位置优越④交通便利⑤地价较高A.①②③B.②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