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

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

ID:12892516

大小:55.0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8-07-19

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_第1页
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_第2页
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_第3页
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_第4页
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_第5页
资源描述:

《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

2、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第27卷第2期2Ol1年4月阿方净『宄学探(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ebeiNorth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Vo1.27NO.2Apr.2011刘向别录:

3、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和保障李瑞超(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首先从目录学角度考察出宋玉辞赋流传的源头为刘向的《别录》,其次从《别录》成书后自汉代至唐的流传考论《别录》与后世宋玉辞赋的流传产生关联的可能性,再从宋玉辞赋自东汉至唐得以保存并流传需要依据和保障的角度,论证《别录》之于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保障作用,进而得出的结论是:宋玉辞赋自东汉至唐的流传保持的是刘向最初整理的面貌;宋玉辞赋真伪问题的考辨应上推到西汉刘向之时或之前;以东汉至唐宋玉辞赋之流传为依据的宋玉辞赋真伪辩不能完全成立.关键词:刘向;《别录》;宋玉;辞赋;流传;依据;

4、保障中图分类号:I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951(2O11)02017—1ODOI:CNKI:131354/C.20110422.0951.024网络出版时间:2O11-04~2209:51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54.C.20110422.0951.024.html生于屈原之后的宋玉,虽然被司马迁记录为”楚有宋玉……皆好辞而以赋见称”i1I(拈”,却因各方面文献资料的极度缺乏,而成为文学史上备受争议的作家,争议最大的奠过于其作品的真伪,特别是2O世纪2O年代以来,受学术

5、界疑古之风的影响,争议尤为激烈,涉及赋体文学的发展史,战国的社会背景,楚国的地理环境以及其作品的音韵,体例,风格,结构等各个方面.笔者认为,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宋玉辞赋的出现缺少依据,以及流传过程中呈现断裂状态的表象.随着考辨的深入,宋玉辞赋自汉至唐的流传脉络已大致理清,也基本推翻了宋玉辞赋的流传呈现断裂状态的说法.但是,这些研究基本没有突破考察宋玉辞赋流传的模式——以散见于文献中的,或引用,或化用的所谓”文本”为据,此其一.二是都没有进一步论证宋玉辞赋产生并得以流传的依据.对主”宋玉辞赋流传呈断裂状态”说者而言,这或许恰可以作为否定宋玉辞赋的依据,但对

6、主”宋玉辞赋流传呈连续状态”说者而言,则是一个隐患,患在即使宋玉辞赋在历史上一直流传,却找不到流传的依据和保障,那么,宋玉辞赋来历不明之质疑恐怕难以避免,宋玉作品真伪之争的学术研究史已经证明了这一质疑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此宋玉辞赋流传的依据考订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宋玉辞赋所以代代相因而流传,有何可靠的依据?这代代相因而流传的辞赋作品是刘向父子最初认定的”宋玉赋十六篇”的本来面貌吗?唯有解决这些问题,”宋玉辞赋流传呈连续状态”说,及宋玉作品真伪辩的立论基础才更扎实.已有的研究成果启发了笔者,故拟从已有成果的盲点切入,用目录学的文献,理

7、论,思维和方法考察宋玉辞赋得以流传的依据和保障,希望可以为宋玉辞赋的研究提供新成果.一,考察《别录》的流传是考察宋玉辞赋流传依据的切入点保存,流传古代作品的途径一般有三种,一是史籍的着录;二是作品集的编辑流传,或有别集问世,或被收入总集,选集;三是后世的文学家,文论家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前两种是古代作品得以保存和流传的直接的,静态的方式,而第三种则是建立在前两种基础上的一种间接的,动态的方式.古代作品就是在这三种方式互动的状态下得以保存,流传的.宋玉辞赋的保存,流传也一样,史籍的着录主要有《汉书》卷三十《艺文志》,《隋书》卷三十三《经籍志》”史部”,《

8、旧唐书》卷四十六《经籍志》和《新唐书》卷五十八《艺文志》(以下分别简称为《汉志》,《隋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