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

gb t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

ID:12894798

大小:9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19

gb t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_第1页
gb t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_第2页
gb t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_第3页
gb t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_第4页
gb t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_第5页
资源描述:

《gb t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转向瞬态响应试验    GB/T6323.2—94                (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  代替GB6323.2—86 Controllabilityandstabilitytestprocedureforautomobiles—Steeringtransientresponsetest(Steeringwheelanglestepinput)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中

2、的转向瞬态响应试验方法(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客车、货车及越野汽车,其他类型汽车可参照执行。2 引用标准  GB/T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12549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3 测量变量和仪器设备3.1 测量变量  a.汽车前进速度;  b.转向盘转角;  c.横摆角速度;  d.车身侧倾角;  e.侧向加速度;  f.汽车重心侧偏角。3.2 试验仪器设备3.2.1 实验仪器设备应符合GB/T12534中3.5条规定。3.2.2 各测量用仪器,其测量范围及最大误差满足表1的要求。3

3、.2.3 包括传感器及记录仪器在内的整个测量系统的频带宽度不小于3Hz。3.2.4 各种传感器按各自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4 试验条件4.1 试验汽车4.1.1 试验汽车是按厂方规定装备齐全的汽车。试验前,测定车轮定位参数,对转向系、悬架系进行检查、调整和紧固,按规定进行润滑。只有认定试验汽车已符合厂方规定的技术条件,方可进行试验。测定及检查的有关参数的数值,记入附录A(补充件)中。4.1.2 试验汽车转向盘自由行程在直线行驶时不得大于±10°,必要时应进行调整。4.1.3 试验时若用新轮胎,试验前至少应经过200km正常行驶的

4、磨合;若用旧轮胎,试验终了残留花纹高度不小于1.5mm,轮胎气压应符合GB/T12534中3.2条的规定。4.1.4 试验汽车在厂定最大总质量(驾驶员、试验员及测试仪器的质量,计入总质量)和轻载两种状态下进行。货车的装载物(推荐用砂袋)均匀分布于货箱内;客车的装载物(推荐用砂袋)分布于座椅和地板上,其比例应符合GB/T12534中3.1.3条中表1的规定。轴载质量必须符合厂方规定。  注:轻载状态是指除了驾驶员、试验员及测试仪器外,无其他加载物的状态,对于承载能力小的汽车,如果轻载状态已超过最大总质量的70%,则不必进行轻载状

5、态的试验。4.2 试验场地环境  a.试验场地为干燥、平坦且清洁的、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铺装的路面,任意方向的坡度不大于2%;  b.风速不大于5m/s;  c.大气温度在0~40℃范围内。5 试验方法5.1 试验车速按被试汽车最高车速的70%并四舍五入为10的整数倍确定。5.2 试验前,以试验车速行驶10km,使轮胎升温。5.3 接通仪器电源,使之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在停车状态下记录车速零线。5.4 试验中转向盘转角的预选位置(输入角),按稳态侧向加速度值1~3m/s2确定,从侧向加速度为1m/s2做起,每间隔0.5m/s2进行

6、一次试验。5.5 汽车以试验车速直线行驶,先按输入方向轻轻靠紧转向盘,消除转向盘自由行程并开始记录各测量变量的零线,经过0.2~0.5s,以尽快的速度(起跃时间不大于0.2s或起跃速度不低于200°/s转动转向盘,使其达到预先选好的位置并固定数秒钟(待所测变量过渡到新稳态值),停止记录。记录过程中保持车速不变。5.6 试验按向左转与向右转两个方向进行。可以两个方向交替进行,也可以连续进行一个方向,然后再进行另一个方向。6 试验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6.1 试验数据处理  各测量变量的稳态值,采用进入稳态后的均值。若汽车前进速度的变

7、化率大于5%,或转向盘转角的变化超出平均值的10%,本次试验无效。6.1.1 稳态侧向加速度值,按下述两种方法之一确定:  a.侧向加速度计测量,其输出轴应与Y轴对正或平行。如加速度传感器随车身一起侧倾时,应按下式加以修正:  b.横摆角速度乘以汽车前进速度。6.1.2 横摆角速度与侧向加速度的响应时间,如图1所示。6.1.3 横摆角速度峰值响应时间,如图1所示。如未出现峰值,应在附录A的备注中加以说明。6.1.4 横摆角速度超调量按下式确定:6.1.5 横摆角速度总方差按下式确定:6.1.6 侧向加速度总方差按下式确定:6.

8、1.7 “汽车因素”TB,由横摆角速度峰值响应时间乘以汽车质心稳态侧偏角求得。6.2 试验结果表达6.2.1 将试验车速下,侧向加速度为2m/s2时的下列数据记入表2中:  a.横摆角速度响应时间;  b.横摆角速度峰值响应时间;  c.横摆角速度超调量;  d.侧向加速度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