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实行“量价分离”探讨

价格实行“量价分离”探讨

ID:12904174

大小:78.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19

价格实行“量价分离”探讨_第1页
价格实行“量价分离”探讨_第2页
价格实行“量价分离”探讨_第3页
价格实行“量价分离”探讨_第4页
价格实行“量价分离”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价格实行“量价分离”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价格实行“量价分离”探讨摘要作为国家标准推行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后,实行的是有效低价中标原则。建筑施工企业如何把握合理低价,击败竞争对手,作好培养人才,进而编好企业定额,加强合同、成本管理,建立信息网络,培育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有效低价中标原则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发生了传统的“量价合一”计划模式向“量价分离”的市场模式的重大转变。同时也表明,我国招标投标制度真正开始踅入国际惯例的轨道。那么,建设工程领域的这一新的计价规范的实施究竟会给市场带来什么呢?据有关方面的专家介绍,具体的变化主要

2、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是淡化了标底的作用。定额作为指导性依据不再是指令性标准,标底则起参考性作用。而且由于实现了量价分离,标底审查这一环节可以被取消,有人甚至认为可以不设标底,避免了泄露和探听标底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从程序上规范了招标运作和建筑市场秩序。二是对招标人和投标人的市场风险做了明确的分担。招标方确定量,承担工程量误差的风险,投标方确定价,承担价的风险。三是统一了计算口径,有利于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关键词:工程价格分离20第一章“量价分离”概述1.1“量价分离”的含义及目标形式1.1.1“量价分离”

3、的含义量价分离是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措施,这项措施提出多年,已经为工程造价管理领域的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所熟知和接受。量价分离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传统的概预算制度实行的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预算定额是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中既规定了定额工料机实物消耗量标准,又规定了定额直接费单价。一本预算定额在手,既可以查找实物消耗量标准做工料分析,又可以套用直接费单价计算直接费用。这是量价合一的方便之处。但是,由于直接费单价受市场行情的影响而经常变动,即使实物消耗量标准不变,预算定额也需要经常修订,而每次修订都需要重

4、新印刷,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购买新定额成为有关单位和个人的一项负担。这是量价合一存在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实行严格的计划价格,直接费单价相对也比较稳定,预算定额的修订周期可以比较长。这个矛盾还不是很突出。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价格的逐步放开,直接费单价变动频繁,预算定额的修订周期也相应缩短,量价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基于实物消耗量标准的相对稳定性和直接费单价的经常变动性,实际工作中提出了量价分离的改革方案。1.1.2“量价分离”形式量价分离中的量是指预算定额中的实物消耗量标准,这个标准是相对稳定的。

5、量价分离中的价是指人工、材料和机械的预算价格,以及根据预算价格和实物消耗量标准计算得出的定额直接费单价,预算价格是随市场行情而经常变动的,直接费单价也随之而变动。为了解决量价之间的矛盾,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将相对稳定的预算定额实物消耗量标准以书面形式编辑出版,保持相对稳定,供长期使用;另一方面将经常变动的直接费单价另行发布,或者以书面形式单独编辑出版,或者以电子形式在网上公布。这样一来,就实现了形式上的量价分离。1.1.3“量价分离”的目标如上所述,从形式上的量价分离,我们可以得知量价分离的表层的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物消耗

6、量标准的相对稳定性和直接费单价的经常变动性之间20的矛盾。由于实行了形式上的量价分离,我们可以对量和价分别进行管理,可以在不变动量的条件下单独变动价。但是,这样一来,也就有了新的问题。当着单位估价表单独用书面形式出版并采用手工编制预算时,需要同时使用实物量定额和单位估价表两个本才行,使用不方便;当着单位估价表在网上发布时则只能采用计算机编制预算,否则就无法套取单价、换算单价。改革中出现的这一新问题,也只有在进一步改革中得到解决。量价分离的表层的直接的目的,是与形式上的量价分离相联系的。仅仅这样来认识量价分离的目的是不够的,笔者认

7、为,应该从实质上的量价分离出发,来认识量价分离的深层的间接的目的。我们将量价分离放到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来考察,实行实质上的量价分离,是进行计价基础资料改革的需要,是进行计价模式改革的需要,也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量价分离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为了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一项措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的是定额加取费的计价模式,与此相适应,我国采用的主要计价基础资料是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建筑产品价格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与国际惯例相接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抛弃定

8、额加取费的计价模式,必须建立新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计价模式。与此相适应,量价合一的预算定额已经不再适用,形式上的量价分离也不能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们必须实行实质上的量价分离。只有实行了实质上的量价分离,尤其是实行了彻底意义上的量价分离,才能实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