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评家:“红与黑”江湖

股评家:“红与黑”江湖

ID:12913222

大小:3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9

股评家:“红与黑”江湖_第1页
股评家:“红与黑”江湖_第2页
股评家:“红与黑”江湖_第3页
股评家:“红与黑”江湖_第4页
股评家:“红与黑”江湖_第5页
资源描述:

《股评家:“红与黑”江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股评家:“红与黑”江湖采访行将结束,一直谈笑风生的应健中突然眉头一皱,似乎想起了什么。  “不要写得太张狂,毕竟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是啊!那已经是一个过去的时代,所有事情都已成过去式。  然而,记者脑海里还是不断浮现出那一张张一谈及彼时激情燃烧的岁月,就情绪激动,甚至有些血脉贲张的面孔:衡山路516号富豪环球东亚酒店一楼咖啡厅里的陈钢如此,源深路279号5楼茶室里的陈宪也如此……  ⊙记者钟文倩○编辑朱建华  当尘封已久的记忆匣子乍然被打开,即使谦虚地不断重复“自己是被时代推着走”的应健中,也像一个意外发现自己玩具盒里竟然如此琳琅满目

2、的小孩子一样,兴奋不已!  时间推回到上世纪的90年代。渐渐地,所有的这些面孔整合成了一个,股评家的脸庞清晰、丰满了起来。  眼前出现了一个场景,熙熙攘攘的电影院里,有人在台上挥舞着双手,分析着股市未来的走向,台下则是黑压压一片;而耳边也响起了争论的杂吵声,“1558点绝不是顶!”……  少了一个诗人,多了一个股评家  上海西康路101号,南京西路路口,原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营业部所在地。  1985年,经常有一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路过这里,然后停好车,探头探脑、小心翼翼地挤入人群,和人讨价还价、做完一些交易后,骑车离去。  他是

3、应健中,上海一所普通中专学校的老师。  “那一年,就在那个静安证券营业部,我开始买股票了,‘小飞乐’、延中实业都买过。”应健中告诉记者。  比应健中稍晚,陈宪等人也在那个时段开始通过柜台交易涉足买卖股票;1990年,在深圳红岭中路荔枝公园里的大树底下,陈钢也从对买卖股票跃跃欲试到了直接入市。  “一到行情大跌的时候,很多人就会在那里摆摊卖股票,有的把股票放在报纸上,有的放在黄色小卡包上,也有的放在箩筐上,那些卖主会拉着你的手带着近乎乞求的口吻说‘买点吧,买点吧’;但如果行情一转好,大树底下就立马会变得空空荡荡。”陈钢拍着大腿哈哈大笑,一如以

4、往的豪爽和坦荡。  彼时,陈宪谋职于上海市商业学校,而陈钢则是广西一所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  “其实,当时我是一个文学青年,梦想是做一个诗人,舒婷、北岛是我的偶像,《双桅船》我可以一字不落地背出来,但后来进入了股市,变成了股评家。”陈宪说。  而陈宪的这一席回忆让记者突然想起应健中股市小说《股市中的红男绿女》中的一句话,“股市中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上海滩上有两座桥,进去后都出不来。一座叫外白渡桥,一座叫提篮桥。”(编辑注:前者为上海证券交易所旧址,后者为上海著名监狱所在地,此处分别暗指股市和监狱。)  这是应健中的切身体会,但何尝不适用于陈宪

5、、陈钢和童牧野们?  少了一个诗人,一个优秀的中学语文老师,一个核物理专家(童牧野本科专业是核物理),但却多了一群股评家。  应健中对贺宛男非常尊敬,称贺为自己进入股评家行业的“领路人”,其中原因之一是应最早期很多股评都发在贺宛男负责的《新闻报》证券市场专辑上。  “这是全国最早的股评专栏。当时我看了她们第一期、第二期证券市场专辑登的文章,觉得自己写的肯定更好,所以就开始投稿,并且一投就是两篇。”说着,应健中拿出一份早已泛黄的1991年1月1日出版的《新闻报》。  让应喜出望外的是,文章都刊登了,一篇题为《你知道证券交易程序吗?》,另一篇则

6、为《获取机会成本,避免沉没成本》。为了好看,前文所用是本名,而后者则被编辑改为了“阿中”。而后“阿中”被应健中继续用了一段时间才遭遗弃。  随着市场的渐渐发展,贺宛男、应健中等人发现股评氛围的热度在不断升高,队伍也日渐扩大,自己的地位和知名度也与日俱增。  “当时主要是沪深两地依托交易所而进行的证券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我们确实通过大量的股评文章起到了启蒙者的作用。”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第一代股评家均观点如斯。  在他们看来,当时股评家之所以会影响甚广,其主要的历史原因无外乎投资者存在投资饥渴,证券知识却贫乏至极,但正规的信息渠道又不通畅,信息不

7、对称。  “因为我们是知识分子,而且都率先从香港、台湾等地买过证券书籍,并进行了细致研究,最为重要的是我们都有实践,因此是我们,而不是其他人成为股评家也就水到渠成了。”陈宪称。  “让列宁同志先走”  不知何时起,股评家已成深沪南北对峙之态,而且都出现了几个响当当的头面人物,一段股评家激情燃烧的岁月由此揭开序幕。  上海滩上,谁人不识君?  贺宛男凭借一家家分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揭其猫腻之功底,开创了财务分析的风气之先;应健中以通俗文风倡导理性投资理念,堪称一绝;文兴擅长个股选择,成为内部消息的集散地;陈宪、李志林偏向基本面、国家政策分析,

8、研究颇深且把握精准;金学伟思维独特,沉迷技术和“波浪”;童牧野文风嬉笑怒骂,辛辣尖刻,且横跨沪深两地,无出其右……  而在深圳,王师勤、诸葛无用、黎东明、周明、阮华、陈钢、古思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