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罪犯脱逃心理的形成及矫治

试论罪犯脱逃心理的形成及矫治

ID:12915450

大小:43.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19

试论罪犯脱逃心理的形成及矫治_第1页
试论罪犯脱逃心理的形成及矫治_第2页
试论罪犯脱逃心理的形成及矫治_第3页
试论罪犯脱逃心理的形成及矫治_第4页
试论罪犯脱逃心理的形成及矫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罪犯脱逃心理的形成及矫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试论罪犯脱逃心理的形成及矫治陈永(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重庆401120)[摘要]罪犯脱逃已成为监狱突出、频发的犯罪行为,其严重危害了监管秩序与社会稳定,通过对罪犯脱逃心理轨迹形成的过程进行研究,综合分析罪犯脱逃心理的构成,运用科学的心理学方法与原理,制定出相应的心理矫治措施,有利于帮助罪犯自我认知,完善人格,降低狱内重新犯罪率,促进监管改造的顺利进行。[关键词]罪犯脱逃;脱逃心理;形成;矫治一、罪犯脱逃行为及心理概述罪犯是因刑事犯罪触犯我国刑法,并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在

2、监狱执行刑法的受刑人。罪犯在监狱改造服刑期间由于个体因素和监管环境等多重的影响下,产生脱逃动机,逃避刑法惩罚,摆脱监所管理改造的心理,进而促使逃离监管场所构成脱逃犯罪的行为。(一)罪犯脱逃行为及心理特征动机是构成行为的前提,行为是动机的反映结果。与此同时罪犯脱逃心理的形成过程与行为实施的过程往往并列同行,在矛盾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等都有着不同的特征。1.矛盾阶段罪犯的心理特征罪犯萌发脱逃心理,其内心经历复杂的利与弊博弈,主要以畏惧法律追究与侥幸逃避追责为心理特征。一方面由于逃跑动机的驱使作用,脱逃

3、成功便能享受往日的“自由”;另一方面又顾及法律的惩戒,一旦脱逃失败将面临更严厉的惩罚,所以对“自由”的向往与法律的畏惧促使产生趋避式的矛盾冲突,罪犯心理冲突是围绕逃跑还是不逃为矛盾点。由此其不敢妄有举动,进而形成徘徊不定,犹豫不决的心理。2.准备脱逃阶段罪犯的心理特征罪犯已下定决心脱逃,确定了脱逃目标,则为脱逃目标进行一系列有利于脱逃的准备措施。其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侥幸逃避成功和目标坚定。由于罪犯对脱逃行为主观方面的盲目性,幻想能够逃避法律的追责的心理,加之对目标的确立,对脱逃目标的坚信不疑,进一步强

4、化了罪犯对脱逃目标自我肯定。3.实施脱逃行为阶段罪犯的心理特征罪犯为脱逃进行了精心全面的准备,其企图完成脱逃等待时机,寻找机会。此时罪犯的主要心理特征为:畏罪与戒备。如果一旦被他犯举报或察觉发现其所做全部脱逃准备将前功尽弃,反而会受到法律更加严厉的制裁,罪加一等,早日出狱“享乐”生活的梦想将会化为泡影。加上罪犯为防范犯罪的事实被揭露,心理上处于警惕和防御的状态,为隐匿罪行,逃避惩罚,对其他活动抱有戒心,小心谨慎,非常关注管家干警的言行举止,并极力控制自己的言行。(二)罪犯脱逃行为的影响罪犯脱逃行为不仅

5、重新构成新的脱逃罪,而且侵犯了法律的威严,严重冲击到监狱安全管理秩序,给社会的安定造成重大的影响。1.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性规范,对公民具有普遍适用性,任何人触及其底线都要受到相应制裁。罪犯是正在接受法律惩罚,在监狱进行服刑改造的受刑人,其脱逃行为的性质又进一步触犯法律的界限,无视法律的威严,严重侵犯了法律的正义公平性。2.监狱是罪犯服刑,参加劳动改造,接受教育改造的进行性场所,罪犯在服刑期间必须遵循法律所规定的监规纪律,罪犯的脱逃行为给监管秩序造成混乱,从而引发部分恻隐之

6、心的罪犯在其中萌发效仿脱逃的思想,使得狱内整体安心稳定的改造情绪趋向动摇的方向发展,冲击了监狱安全管理秩序稳定,给监狱的良性管理制造的障碍,对罪犯自身的改造而言,法律追究加刑,使得出狱之日更加遥遥无期。3.罪犯的脱逃,给安定和谐的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造就了社会恐慌。脱逃的罪犯需要基本的生活保障,因无任何经济来源只有凭借偷盗抢劫来维持生计,严重的会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破坏了社会治安的稳定,同时抓捕脱逃的罪犯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财力,给司法机关运作增加了成本,浪费不必要的司法资源。(三)预防罪犯脱逃行为的

7、意义罪犯脱逃行为的主体是监狱在押服刑的罪犯,由于主体的特殊性,常用“预防为主”、“人防与物防”相结合对罪犯进行防范管理。预防罪犯脱逃也是以预防为主的监狱管理措施,对监管秩序,罪犯群体,社会治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1.预防罪犯脱逃行为有效的将脱逃犯罪扼杀在萌芽里,为监狱进行有秩序的管理,生产,生活等方面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避免了罪犯脱逃在狱内引发骚乱,巩固了监狱安全管理秩序。2.预防罪犯的脱逃行为有效的稳定罪犯群体服刑改造的思想,因个体或部分罪犯发生脱逃行为会刺激群体性罪犯思想服刑改造的动乱,从而使罪犯群

8、体改造积极性受到影响,所以预防罪犯脱逃行为有利于罪犯从个体到群体之间相互促使建立积极的改造态度,推进罪犯整体正确人生价值观前行。3.预防罪犯脱逃行为有效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罪犯在监狱服刑改造减少了其再犯罪,有效地减少其想犯罪而无机可寻的机会,降低了社会中的犯罪率,保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同时节省了司法成本,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有序进行。二、罪犯脱逃心理的形成需要和诱因是产生动机的前提,罪犯是人,也具有正常人的常态心理,在特定的诱因下驱使便会产生脱逃的动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