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课程讲议

文学概论课程讲议

ID:12920404

大小:230.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07-19

文学概论课程讲议_第1页
文学概论课程讲议_第2页
文学概论课程讲议_第3页
文学概论课程讲议_第4页
文学概论课程讲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概论课程讲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 文学观念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嬗变  一、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  文学观念就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任何一种文学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存在于这样一个不知多少人探问过的问题中,即文学是什么?  (一)文学活动四要素:  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1893-1970)的作品层次论: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和图式化外观层。有时他还认为有的作品有第五层,即形而上学层面。  美国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理论,认为文学活动包括作品、作家、世界和读者四个要素。文学活动是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

2、  (二)文学活动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理论给我们最重要的理论启示,在于它把文学理解为以作品为中心所展开的活动。  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这才构成完整的文学活动。  我们说文学是一种活动,不仅是在文学四要素和“三过程”的意义上说的,更重要的是在文学作为人的对象性活动上来理解的。  文学活动的构成因素:  文学活动包含了作者感受生活与世界的活动,在创作中运用一定的形式表达这种感受并试图唤起读者相应感受的活动,最后是读者从该形式中得到美感联想的活动,包括读者的再创

3、造活动。简单地说,文学活动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  文学是一种人的对象性精神活动,就是因为人在文学活动中体现了人的意识、心理和一切本质力量,把自然当做人的对象,从而建立起了活动的机制。  (三)文学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  在这里我们必须严格区别客观存在与审美对象,当客观存在只是一种纯然的存在时,并不能为我的感觉所掌握,那就还不能成为我的对象。既然存在还不能成为我的对象,我与存在的关系也就还不能建立,那么文学活动也就还不能形成。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业毫

4、无意义”,“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的确证”(马克思语)。  我们所说的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所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部展开。我们理解文学是一种活动,必须包含这两层意思,而且后一层意思是更根本的。    二、历史上六种主要的文学观念  (一)再现说(模仿说)  再现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摹仿或再现。其提倡者主要有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  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时期,伟大思想家赫拉克利特就提出了“艺术

5、模仿自然”的论点。  柏拉图提出“理式模仿说”,亚理士多德提出“自然模仿说”,虽有“唯心”与“唯物”之分,但他们的“模仿说”,与苏格拉底的说法一脉相承。  在西方,“模仿”的文学观念统治西方两千年,直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浪漫主义的文学思潮,这种“模仿说”才开始被打破。  与西方的再现说相似相通的是中国古代的“度物象而取其真”说。  中国五代画家荆浩在《笔记法》中说:“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真”。此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并不占优势。  (二)表现说  “表现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

6、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  西方真正的表现说产生于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思潮中。  英国诗人渥兹渥斯在1800年发表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中第一次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诗人柯勒律治认为:“有一个特点是所有真正的诗人所共有的,就是他们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不是由任何外界的东西所引起的。”  雪莱在著名的《为诗辩护》一文中也指出:“诗是最快乐最良善的心灵中最快乐最良善的瞬间之记录。”  表现说的基本倾向:  1.文学本质上是诗人、作家的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涌动时的创造,是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2.表

7、现说也主张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但诗并不存在对象本身,而存在于审视对象时的作家、诗人的心境或心理状态。  3.诗人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但要使事物以不平凡的色彩呈现出来。  (三)实用说  “实用说”是指在文学四要素关系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文学可以给人带来快感和娱乐,但是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比较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西方的“寓教于乐”说:古罗马贺拉斯《诗艺》提出。  实用说的价值取向也不可一概而论,这里有消极和积极之分,大致说来,有的

8、实用说其目的是保守的。但还有另一类实用说,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解放,变革社会,推动社会前进。  西方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改善人性的工具论,18世纪启蒙主义时期的文学手段论,列宁的“齿轮螺丝钉”论、毛泽东的文学是“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武器”的“武器”论,都是在特殊时期、特殊情境中对文学功能的革命性借用,这当然是必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