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

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

ID:12938325

大小:3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19

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_第1页
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_第2页
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_第3页
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_第4页
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

2、伯家的苔丝》为例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企肥学院学扳(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第24卷第4期JournalofHefeiUniversity(SocialSciences)Ju1.20o7Vo1.24No.4哈代叙述艺术探寻——试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陈海燕(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合肥230061)摘要:哈代是19世纪末英国小说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大部分小说都以悲剧而告终.作品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暴力,凶杀和死亡等,囿于当时英国传统道德观念,哈代对这些构成情节的主要成分都没有正面描写,而是通过隐喻,象征和借代等修辞手法把关涉上述因素的

3、事件或场景巧妙地呈现出来,显示了他高超的叙事艺术.关键词:哈代;叙述艺术;隐喻;象征;借代;反讽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20X(2007)04—0063—04相信每一个看过由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改编的同名电影的人,都会对苔丝怒杀亚雷的那一幕场景印象深刻,那四处流淌的殷红鲜血造成惊人的视觉效果,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事实上,在原着中,哈代对这一惊心动魄的场景几乎没有做任何正面的描写.与此相似的,在这部作品中,凡涉及暴力,性或者死亡,都没有直接的,正面的描写.哈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而他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或技巧来使他

4、的作品达到同样的效果呢?1道德重压难以直书哈代被视为英国维多利亚后期最重要的一位小说家.对于广大读者来说,哈代小说的吸引力来自于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在这些悲剧故事中促使事件发生和推动情节发展的有暴力,凶杀,还有死亡等.但在哈代的作品中,涉及上述要素的主要场景都没有如实描写和展现,这是比较让人费解的.“死亡和性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当这类事件发生时,似乎应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如果有什么事件值得栩栩如生地展现的话.”更何况哈代的绝大多数小说最初都是在报纸或杂志上连载的,能否吸引读者是至关重要的事.为了迎合大众趣味,让作品畅销,不仅需要把

5、平凡的事物写的生动有趣,还要有新颖曲折的情节,所以应该把那些构成”情节剧”成分的刺激性因素大写特写才对啊!哈代这样做显然是有原因的,其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受制于当时社会的传统道德观念.19世纪中期的英国,以虚伪道德着称于世.维多利亚女王曾亲自发起一场运动,倡导纯洁无暇的家庭生活,以维护英国家庭的神圣性和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性.事实上,运动的结果并没有带来真正纯洁幸福的家庭生活,反而使英国广大中产阶级的家庭染上了一层虚伪的色彩.当时社会上有许多的忌讳,包括日常用语和话题.别说”性”是不能随便谈及的话题,就是连”长裤”都成了不能直呼其名的东西,因为长裤容易让人

6、联想到大腿,进而又会联想到性.这在今天听起来挺可笑的,可在当时就是那样的.所以在如此浓重的虚伪道德气氛中,一个作家若是想让自己的作品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接受,就必须严格尊重公众的道德感,不得有任何冒犯的地方.比如维多利亚中期最富盛名和最受欢迎的大作家狄更斯,就是一个屈服于当时社会道德规范的典范.他为了让自己的作品畅销,就处处尊重中产阶级的社会偏见,迎合他们的趣味,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他还极力避免在作品中出现冒犯中产阶级的东西.甚至是不能出现让年轻女子看了脸红的话题.而在处理一些具有挑逗意味的场景时,他或者含糊其辞或者一带而过,总之是做到不伤大雅.比如狄

7、更斯在《董贝父子》中写到董贝夫人与董贝的助手私奔的问题.两人明明是私奔到了法国,共同住进了一家出租的公寓里.但狄更斯囿于道德的压力,就不厌其烦地一再解释二人虽然私奔,却并没有同居,真可谓是用心良苦,让人感叹.而与狄更斯齐名的同时代大作家萨克雷也面对着同样的问题,他在自己的作品序言中就曾抱怨,说他们这些作家在道德的压力下,不得不遮遮盖盖,没有一个人能够在作收稿日期:2006—12—13修回日期:2007—05—3O作者简介:陈海燕(1976一),女,安徽五河人,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外国文学,文艺美学.合肥学院(社会科学版)第24

8、卷品中充分地去描写一个真正的男人.那么到了哈代开始写作的维多利亚后期,情况又如何了呢?哈代本人是最有发言权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