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易其稿,只为追求完美;万锤千凿,才能百炼成金

几易其稿,只为追求完美;万锤千凿,才能百炼成金

ID:12938945

大小:6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9

几易其稿,只为追求完美;万锤千凿,才能百炼成金_第1页
几易其稿,只为追求完美;万锤千凿,才能百炼成金_第2页
几易其稿,只为追求完美;万锤千凿,才能百炼成金_第3页
资源描述:

《几易其稿,只为追求完美;万锤千凿,才能百炼成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几易其稿,只为追求完美千锤万凿,才能百来年成金----追求细节的完美刘秀青《红楼梦》第三回中有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不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细节描述使性格泼辣、精明能干,深受贾母宠爱的王熙凤跃然纸上,可见细节的魅力,我们历史教学也需要细节的雕琢,才能成就完美的课堂,下面我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一课为例,谈一下我的体会。初稿(一班上课):课堂导入:我介绍了什么是文明、文明出现的标志是什么,要求学生翻到教材的120页,每课一

2、得《你知道文明与文化的概念吗?》,并出示了一段资料:“人类学者指出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利,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斯塔夫理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中对文明出现的界定(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对什么是文明,文明出现的标志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然后,我借用斯塔夫理阿诺斯著的《全球通史》中的说法“最早的文明中心是苏美尔,公元前3500年时,一些已改进生产技术,正在耕种这片荒原农业公社

3、,成功的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过渡。”可见历史学家较公认的看法是文明的曙光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然后按照教材的顺序与学生一起学习了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课堂检测我出了这样一个单项选择题:人类文明的曙光最先出现在哪里?()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学生大多数选择了A尼罗河流域,我很奇怪,课堂上明明讲了是两河流域,学生为什么会出错呢?我问学生为什么选A,学生说按教材的顺序先是古代埃及,你讲课中也是先讲埃及后讲古巴比伦的。看来是讲课的顺序能影响学生的

4、认知。二稿(2班上课):我吸取在一班上课的教训,这次是按照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的顺序讲述。二班的学生特别活跃,思思维比别的班活,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古埃及出现统一的国家是在公元前3100年,古巴比伦王国建立于公元前1894年,古埃及早于古巴比伦,你怎么说古巴比伦早呢?”这还真是个问题,一下子把我问住了。我忽略了授课时的细节,把古巴比伦王国与公元前3500年苏美人建立的城邦没讲清楚,教材讲述的是神奇的金字塔(古埃及)、《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种姓的国度(古印度)分别是尼罗河流域

5、、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的主要文明代表,按这个顺序编排是按照典型文明成就的出现顺序编排的,是有道理的,而我是以区域文明出现的顺序讲述的,但板书的小标题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看来是我忽略了这个细节。三稿(3班上课):以神奇的金字塔、《汉莫拉比法典》、种姓的国度为小标题和顺序讲解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特别强调了最早的文明出现于两河流域,苏美尔人于公元前3500年最早建立了城邦,但后来衰落,两河流域文明最具代表性的公元前1894年有阿摩利人建立的古巴比伦王国,典型的成就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汉谟拉

6、比法典》。学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特别让学生仔细观察《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的图片,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石柱分上下两部分,下部分刻着法典的内容,上半部分刻画的是一个场景,仔细观察你有何发现?”学生说一个坐着,一个站着。学生观察很细致,我因势利导介绍说:“坐着的太阳神沙马释什正把象征权力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马上想到了权力是神授的,任何人不可超越的。(这个细节的处理是为了使学生理解法典反映的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专制统治和愚昧百姓的实质)。做课堂检测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

7、的地理位置分不清楚,我原以为学生学了地理,对它们的地理位置很清楚,看来我高估了学生了。四稿(四班):课下向地理老师请教,查阅了地图,并下载了这样一个图片。希腊罗马让学生把图片上的文明区域与所学到文明一一对应起来,并解释了这些流域相当于现在的哪些国家的位置。(与现在的国家位置对应学生较容易理解,容易形成明确的地理位置印象。)在总结这节课所学知识的时候,我提出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是指------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又出现问题了,表述不准确,含义就不一样了,学生把古代文明与现在的国

8、家混淆了。五稿(五班):在结束了课堂学习后我用下面的文字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这些文明古国不仅国家早已灭亡,而且用以形成国家的那些民族也早已被外族人征服、同化。也就是说,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和古巴比伦人早已在外族的进攻下灭绝了,因此由那些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宣告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在民族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新民族的崭新的文化——完全不同于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和古巴比伦人的文化。……实际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是硕果仅存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