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师全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doc

浅析高师全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doc

ID:12942036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19

浅析高师全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doc_第1页
浅析高师全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doc_第2页
浅析高师全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析高师全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高师全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内容摘要:民族音乐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影响了人们的音乐观念。西方的艺术音乐形式并不是人类唯一最完美的音乐形式。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应该平等交流,人类的所有优秀的音乐文化都应成为人类音乐教育的资源。20世纪发达国家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师的课程体系中应有所体现。  关键词:高师 多元文化 音乐教育 启示    20世纪中叶兴起的民族音乐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影响了人们的音乐观念。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西方的艺术音乐形式并不是人类唯一最完美的音乐形式,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的价值正在为人们

2、所认识。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的主席杰拉德·亚伯拉罕(GeraldAbraham)曾说:“我们西方人现在开始意识到视我们的音乐为唯一重要音乐的观点是偏颇和狭隘的,今天我们至少意识到印度、中国和阿拉伯国土上的音乐文化的有效性和丰富性——此处仅举出这三个地区的例子。”[1]  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开始兴起,它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也给师范音乐教育发出了挑战。众所周知,在中国师范音乐教育系统中,欧洲近代专业音乐体系是作为主流被采用的。且勿论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就是中国传统音乐也被严重地忽略(当然,近些年,有些情况已被音乐教育家所注意,某些方面的状况已稍

3、有改变)。2001年国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理念,在这个理念的影响下,基础音乐教育也加进了部分中国本土的音乐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但还有更丰富多彩的世界民族音乐仍然需要更多的关注。    一、全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对中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启示    多元文化教育在发达国家已被充分注意,而发展中国家近些年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那些认为西方文化是进化链上最优秀的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发展中国家普遍意识到自己民族的文化需要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要争取在全球文化中的话语权和平等地位。  在美国,众多音乐教育家都提出了他们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

4、点。如大卫·焕里奥特(DavidJ.Euiott)于1989年发表了他的主张,推荐了一种“动态的多元文化主义”的音乐教育的概念。[2]  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在有关世界音乐的研讨会上发表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指导性原则指出:世界上存在许多不同却平等的音乐体系,所有音乐存在于它的文化背景中。[3]  英国在80年代出现了“多文化背景中的音乐教育”的概念。这一思想在90年代中期制定的全国音乐教学大纲中已有充分的体现。该大纲规定教学中应运用不同时代与文化的材料,包括欧洲古典传统,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英国各个民族的音乐,世界各种文化的音乐,比较来自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中的音乐。[4]3  国外

5、一些发达国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产生的背景与我国不同,但其对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第一,随着国际间交往的频繁,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密切。第二,人们音乐文化观念已有转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欧洲专业音乐不过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的一个特定的地域和一个特定的时期的音乐风格而已。第三,人们对世界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的认同。世界各地、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正在逐步凸现。第四,音乐能增进全球人类相互的了解。第五,让音乐文化环境可持续发展。  1995年《中国音乐》杂志社组织国内民族音乐学的专家、教授就“世界民族音乐”举行笔谈,在该次笔谈会上,就有专家提出,应在全国的艺术院校中开设“世界民族音乐”这类课程。

6、如今已10年过去,还只有少数音乐学院和师范大学的音乐系(学院)开设了“世界民族音乐”这门课程。    二、高师全球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统计资料显示到底国内有多少所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系和师范院校的音乐系(学院)已经开设有《全球音乐文化》或《世界民族音乐》这类课程。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于师资和教学资料都非常的缺乏,有足够的能力开出这类课程的院校恐怕是屈指可数的。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已包括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这就使得高师开设该课程显得非常紧迫。当前可着手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师资培训。部分音乐院校已集中了一批研究世界民族音乐的专家、教授,并且已在数

7、年前就开出了为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研究生课程,这给高师的师资培训提供了可能。  第二是关于教材。应由有关部门组织专家来进行编写教材的工作(目前仅见的一两种版本的教材,并非专为高师所编写)。教材要充分考虑师范的教学特点和中国当前基础教育的实际,精心选编教学内容,设计编写体例,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另外,关于课时,建议该课程在高师设置为必修课,每周2学时,开设一学期或一学年。  第三是关于教学内容。笔者认为其选编的原则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