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doc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doc

ID:12948483

大小:27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19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doc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doc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doc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doc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鲁教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地理必修三复习提纲1.1认识区域1、区域的定义: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定义理解:(1)地理空间性(占有一定的空间)。(2)内部一致性、外部差异性(区域的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区域间有明显的差异性)。2、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不一定。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干湿地区。3、区域的划分:按单一指标(积温),如热量带;按综合指标(语言、宗教):文化区。4、区域划分的目的: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5、区域的特征:⑴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

2、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青藏高原“高寒”的区域特征。以地势高这一特点出发,引出气温低,再引发出其他要素特征。⑵差异性: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即区域间的差异。⑶开放性: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6、区域的整体性、差异性关系:区域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着差异性。7、认识区域特征的实践意义?(1)整体性:利用资源、改善环境时,要综合考虑。(2)差异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3)开放性: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8、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1)四面环海,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对外交往。(2)以热带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适宜发展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长以及向北方区输送反季节瓜果蔬菜。(3)以山地、丘陵为主,不利于粮食生产,但有利于经济作物发展。(4)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为工矿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5)旅游资源丰富,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2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不同区域所处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地形不同。2、区域差异的表现:(1)自然环境的差异:地理位置(纬度、海陆位置)、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2)人类活动的差异

4、:农业、工业、城市、交通、人口(经济、社会,文化)。3、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两者都是国,面积相差不大;都地处带,气候比较。(2)区域差异:课本P11表格4、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的比较(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7-,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的优势。(2)区域差异:课本P13表格5、世界经济中心的变化:“地理大发现”之前,称为“地中海时代”。“地理大发现”以后,荷兰、英国等得到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大西洋时代”。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太平洋时代”。6、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界

5、限?(教材14页)(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我国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由南向北递减;(3)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年降水量的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综合、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分成三大自然区,即、、区。7、三大自然区特征(教材15页)8、秦岭—淮河分界线(图册P165右下)重点解析:1、英国、日本都濒临海洋,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吗?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是因四面临海,季风气候具

6、有海洋性。2、日本、英国都是世界上工农业发达的国家吗?英国、日本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经济中都不占重要地位,许多农产品都需要进口。3、日本、英国的工业布局都具有“临海型”的特点吗?日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利用沿海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临海型"的布局形式;但英国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4、日本、英国产业结构的相同之处。农业比重都很小,农业都不占重要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最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高。5、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比较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

7、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地理位置位于30°N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43°N~48°N,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①以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土地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矿产资矿产资源贫乏矿产资源丰富-7-源条件6、典型事例——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1)地理环境:A.由长江中下游沿岸若干平原组

8、成;B.平原上河流、湖泊和沼泽分布较广;C.地势平坦、土质黏重。(2)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①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地理因素得到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开发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