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写法探究”题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写法探究”题

ID:12973675

大小:27.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0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写法探究”题_第1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写法探究”题_第2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写法探究”题_第3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写法探究”题_第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写法探究”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写法探究”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之“写法探究”题一、考题解说   “写法探究,就是指对在写作中运用某种写作方法所产生的效果进行探究,讨论。在中考中,根据文体的不同,“探究”题主要分三类类,一是对文章某项内容是否删除进行探究,二是探究文章写法是否矛盾,三是对某种写法进行探究。其基本设问方式是:……是常用的手法之一,说说……的表达作用。选文中……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文章写……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 二、解题点拨   (一)对某种写法进行探究1.答题格式:运用了……手法,表现了……,达到了……的作用。2.举例(1)14.文中多处

2、出现土豆汤“喝得很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2008年中考淮安卷)                                                  分析:解题时首先明确具体写作手法,再根据手法作用作具体分析。此题中运用的是反复手法,反复手法可以深化主题,推动情节发展,答题时围绕这一作用答题即可。答案:①深化文章的主题,突出了亲情的美好与温馨;②紧扣文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照应文章题目,使文章层次结构分明(答两点给全分)(2)l4: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上面的文字中有两处对比,

3、把它们找出来.分别说说这两处对比的表达作用。(2008江苏苏州卷) 分析:本题考查对比手法的作用,我们知道对比的主要作用是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于是可以这么说:这里巧用对比,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突出地表现了……(结合选文语境)答案:   通过少年闰土与水生脸色的对比以及“银项圈”有无的变化,形象地表现了农民生活日益困苦、窘迫的境遇。“我”与闰土的隔膜和水生与宏儿的“松松爽爽”的“一路出去”毫无隔膜的对比,表现了“我”对“人与人不再隔膜”的希望。 3.应答材料:(1)对比的作用

4、是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2)衬托的作用是能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3)象征的作用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4)烘托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5)篇首段的作用是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引出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或作对比。(6)篇中段落的作用是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7)借景抒情:可以使情感的抒发含蓄蕴藉,意味悠长。(8)抑扬结合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观点。(9)托物言志的作用是借物说理能够把不易讲清楚的抽象道理深入浅出地

5、说明,使道理说得生动而具体,更有说服力。(二)探究文章写法是否矛盾1.答题格式:不矛盾,这样写表现了……突出了……2.举例(1)9.文章开篇写我将杨木桩“顺手捎回”任意一插的情形,结尾却写“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2008年中考成都卷)分析: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选择“不矛盾”,分析时要运用“发展的观点”进行分析,这样写形象地表现了“我”对杨木桩的情感变化过程。这是第一点。从“全面的观点”看,文章开头写我对杨木桩的随意,不仅显现了它的普通与不引人注目,而且为下文写杨木桩的特

6、点和抒发自己对它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作了铺垫;结尾这样写抒发了对杨木桩生命成长的惊叹与景仰之情。首尾相扣,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把两种分析结合起来就是答案。答案:   不矛盾(1分)。这样写形象地表现了“我”对杨木桩的情感变化过程(1分)。文章开头写我对杨木桩的随意,不仅显现了它的普通与不引人注目,而且为下文写杨木桩的特点和抒发自己对它的喜爱与赞颂之情作了铺垫(1分);结尾这样写抒发了对杨木桩生命成长的惊叹与景仰之情(1分)。首尾相扣,突出了文章的主旨(1分)。(语意相近即可)   (2)15.第四段说,“二十多年来,我

7、目睹了来来去去的风如何改变了一个人”,又说“但是谁都没有在意”,这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3分)(2007年中考常州卷)分析:本题两文,一般情况下,文章的这种写法都是有道理的,宜选择答“不矛盾”,在分析原因时,要结合情节、主题、情感通过比较作答。  答案:   不矛盾,前者说的是多年的观察和挂念,以祖孙情感积淀的漫长过程为基础。后者是一瞬间的行为,应该说是“当时谁都没有在意”,这也合情合理。(3分。判定不矛盾的得1分。理由2分,意对即可) 3.应答材料解答这种题要学会辩证法,辩证法的内容较多,这里注意三点:一是用

8、发展的眼光看矛盾,矛盾对立的双方都在一定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面转化;二是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即认识事物要由表及里,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三是用全面的观点看矛盾,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全面的观点要求我们看事物发展要认清主流和支流,既不要光看支流而忽略主流,也不能只看主流而忽视支流,要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发展。(三)关于文章某项内容是否删除的探究1.答题格式:不能删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