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矿副斜井永久轨道铺设安全技术措施

xx煤矿副斜井永久轨道铺设安全技术措施

ID:12975453

大小:43.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20

xx煤矿副斜井永久轨道铺设安全技术措施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xx煤矿副斜井永久轨道铺设安全技术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煤矿副斜井永久轨道铺设施工组织设计一、概述斜井倾角20º,提升长度876米,110轨道石门距离副斜井井口146米,111轨道石门距离副斜井井口289米,112轨道石门距离副斜井井口447米,113轨道石门距离副斜井井口547米,114轨道石门672米。井下所有矸石、掘进煤、设备、材料均由副斜井采用1TU型固定式矿车串车提升。因安全生产需要及副斜井人车的投入运行,现将副斜井全巷道、111轨道石门车场、112轨道石门车场,114轨道石门车场,原有轨道全部改铺成永久水泥枕轨道。另在110、113轨道石门处预装右开道岔。为保证轨道铺设的安全及质量,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二、施工前准备1、贵州

2、省煤矿设计院设计图纸资料及矿生产技术科测量放线;2、施工单位队长、机电技术员、施工组长到准备施工区域检查作业环境。按巷道施工图纸,检查巷道净断面是否满足行车安全间距的要求。3、按设计要求标定巷道中腰线,标出轨道中心线(每20米一个点),圆曲线起止点,道岔中心及纵断面的变坡点,并进行水平测量。4、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会审批准后,组织施工人员学习,贯彻签字,并遵照执行。5、对施工中所需材料的数量、规格、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按计划提前运到施工地点。为使钢轨在直线段上实行对接,同一长度钢轨编号排列,且排放整齐。6、对施工中所需的工具进行检查,看工具是否准备齐全,质量是否完好,测量

3、工具是否标准可靠。7、检查巷道的排水设施是否完好、齐全。8、协助单位人员调度到位,生产协调合理。三、施工顺序1、更换轨道从副井井底1400落底处竖曲轨开始向上的顺序施工作业。撤一段旧轨道,更换一段新轨道,依次往上部更换。新的钢轨为30kg/m,轨枕为水枕。四、技术措施1、整修路基、平整道床。根据设计要求,对施工时标出的测量点,进行水平测量;按设计要求对各点标高进行坡度调整。井下巷道底板消除凹凸不平现象;地面线路路基宽度不够的要加宽。2、灌注固定道床时,水泥标号合乎要求,混泥土配比合乎使用要求。道床平整,混泥土硬度达到设计要求。3、摆放轨枕可根据每公里铺设轨枕数量,按标桩距离进行散布(每公

4、里1500根轨枕),直线段钢轨对接,曲线段钢轨错接。轨枕在道床上置放应保持一端整齐。地面单线沿里程标一侧取齐;复线按两股道外侧取齐;站内靠站台一侧取齐;井下人行道一侧取齐;曲线外侧取齐。4、钢轨摆放要随摆放随用鱼尾板及螺栓将分段钢轨连接起来。5、鱼尾板上的4颗螺栓的螺栓头应将两边的螺栓头放在钢轨的内侧(轨道中线侧),中间的两个螺栓头放在钢轨的外侧。鱼尾板紧贴钢轨。6、钉好一侧轨条后,以轨距尺为准钉另一侧轨条。7、矫直钉好的轨道用起道器按基准点将轨道提高拔正到设计水平,并在轨枕间的空间填以道碴。8、弯道的铺设采用圆弧曲线。必须在起点和终点之间定出若干中间点位置,中间点距离一般取0.5-1.

5、0m。9、铺设弯道时,内、外轨的对应接缝应布置在同一半径上,以使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轮对在两轨条上同时冲击。10、为防止轨道向下爬行,每50米设防爬(防下滑)装置。(防爬装置见附图)11、道岔铺设首先确定道岔中心的位置,然后按巷道中线及设计标高整好巷道底板。12、按道岔施工技术要求摆放轨枕。轨枕的一端与直股基本轨一侧取齐,曲股靠外股钢轨取齐。13、对齐中心点位置摆放直股基本轨、曲导轨、尖轨、护轨及撤叉。14、联接道岔直股及各部零件,并调整找正。15、在基本轨上用粉笔划出岔枕位置,然后调整每块轨枕。按要求安装垫板。拨正方向,使道岔与轨道方向一致。16、检查道岔各部尺寸(轨距、水平、尖轨、开程、

6、心轨到护轨工作边间距等),符合窄轨铁路质量标准要求即可钉道。先钉外股,然后根据各项技术要求再钉内股。17、曲线外轨铺设先摆放曲股尖轨、曲导轨,并连接安装垫板,然后将曲导轨两端与尖轨跟部及辙叉前端钢轨对齐,钉道。18、曲股基本轨以外股为基准,按轨距尺寸要求钉内曲股基本轨。19、护轨顶面不应高出基本轨顶面,也不能低于基本轨20mm以上,防止车轮脱轨或跳出护轨。20、手动转辙器应设在支线一侧的两根长岔枕上,施工时先把闸座放在岔枕上,把转辙器与连接杆连接好,用道钉把转辙器底座临时固定。21、检查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情况,如有间隙,调整转辙器的位置或连接杆长度,直到尖轨密贴,然后固定转辙器。22、轨

7、道中心线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设计值的+50mm。双轨中心线的间距不小于设计要求,不大于设计值的20mm,双轨的中心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移不大于+5mm。23、轨面的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的偏差为+50mm。坡度误差50米内不超过+1‰。24、接头平整度轨面及内侧错差不大于2mm,不应有硬弯。25、轨道直线目视直顺,曲线目视圆顺;轨面前后高低目视要平顺。26、轨距符合设计要求:600mm;直线段+5mm、-2mm。曲线段加宽后:+5m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