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复习大纲

中国古代史复习大纲

ID:12978877

大小:6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0

中国古代史复习大纲_第1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大纲_第2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大纲_第3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大纲_第4页
中国古代史复习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复习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分期: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1840年)第一讲先秦时期历史分期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一前2070年)奴隶社会(前2070年—前476年)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的形成(前475—前221年):战国时代特点: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瓦解及封建社会的开端。一、奴隶社会(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1、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启建立,都阳城,王位世袭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2

2、、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宗法制,王权与神权结合,形成政权雏形。中国与希腊比较:希腊:以地域为标志,城邦民主为核心。中国:以氏族为标志,血缘关系为纽带。3、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宗法制、分封制(目的、内容、作用)、井田制。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宗法制经济上井田制4、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特点:王室式微,诸侯争霸

3、。土地私有,井田瓦解。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天下共主。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私田开垦→法律认可→井田瓦解5、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特点:各国变法,确立封建统治。(魏国李悝、楚国吴起、秦国商鞅变法)国家走向统一的各种条件成熟。百家争鸣。商鞅变法: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政治上以军功授爵,为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国家走向统一经济条件:封建经济的发展。政治条件:兼并战争使国家大量减少,具有统一力量的大国

4、出现。民族条件:民族融合。人民因素:长期战争使人民渴望统一。直接条件: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实力大增。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崇尚“礼”和“仁”,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仁”和“礼”的社会。道家:老子、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社会。墨家:墨翟,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建立“交相利”的社会。法家:韩非,主张依法治国,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第二讲、秦汉时期(前

5、221年—220年)总体特征: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表现为: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经济上封建经济的发展。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1、秦朝(前221-前20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2、汉代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1)削弱相权,强化君权。增加丞相数,频换丞相,设立中朝(内朝)。2)强化中央对地方控制:“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刺史制

6、度(由监察机构到地方机构)。3)选官制度:察举制。察举制:汉代,为了适应国家统治选拔官吏的需要,建立了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替代先秦时期的世袭制,名为察举制。二、封建经济的发展1、“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确立。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战国法家李悝、商鞅变法中,全面贯彻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秦汉时期,重农抑商、以农立国成为封建王朝治国基本主张,后为历代王朝继承。2、西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经济的恢复。休养生息政策:又叫“与民休息”政策,汉初统治者

7、利用“黄老之学”思想,采取轻徭薄赋慎刑的政策,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政策。汉高祖开始实施,到汉武帝时,封建经济出现繁荣局面。3、关中平原成为经济中心。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南界秦岭,北接渭河北山。号称「八百里秦川」。因为东有潼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居四关之内,故称关中。三、封建专制思想的强化1、秦朝思想专制统治的建立思想来源:法家思想,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政策。主要措施:统一文字、“焚书坑儒”。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以儒家为主,同时批判

8、吸收先秦、秦汉以来其余诸家思想而构成的汉代新儒学。主要内容有1)君权神授,天人感应。2)以“三纲五常”“教化”万民。“王道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3)“大一统”思想。唐人颜师古说:“一统者,万物之统皆归于一也……此言诸侯皆系统天子,不得自专也。”董仲舒强调儒家“大一统”思想,认为大一统是宇宙间的普遍法则,应该以儒家学说统一社会思想。得到武帝的支持,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