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澍的建筑思想

浅析王澍的建筑思想

ID:13008817

大小:1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0

浅析王澍的建筑思想_第1页
浅析王澍的建筑思想_第2页
浅析王澍的建筑思想_第3页
浅析王澍的建筑思想_第4页
浅析王澍的建筑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王澍的建筑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王澍的建筑思想当代中国建筑行业中涌现了许多年轻有为的中青年建筑师,而最让人感兴趣的莫过于王澍。好的建筑作品必然会与背后的建筑思想挂钩,而王澍正是现在为数不多的能够横跨业界与学界,并且能谈得上有思想而不仅仅是捕捉潮流的建筑师。然而,建筑思想又与建筑师本人的生活经历、所受教育、思维方式等因素有关。而王澍,他的身份是多变的——建筑师、文人、学者、教师。所以解读王澍的作品,不妨先解读一下王澍除建筑师之外的各种身份,然后再一窥他的建筑思想。一、情趣盎然的“传统”文人王澍对弟子常说的一句话是“在作为一个建筑师之前,

2、我首先是一个文人”。通观王澍的文章,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一种浓烈的儒气与书卷味。王澍的这种文人情结,影响了他的为人气质与做事方法。赏山水画、品龙井茶、携妻游园是他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种颇有传统文人气息的生活方式使得王澍成为当下离中国传统最近的建筑师之一,所以他对园林的关注,也就表现出了不同于其他专业人士的视角:用略带感性的笔调记录。他让学生走进花圃中,或站或坐,然后调侃说“这就是竹林七贤”。在此,文人墨客的意味由生。王澍深知园林的博大精深在于“人的到场”——他曾不下百次地游历苏州园林,熟到可以默背的地步——

3、可以认为,王澍是在有意识地摆脱对现代主义彩响下的宏大叙事性,不再过多纠缠于书本杂志上的平面图像,而深入现象之中,用“识悟”的方式感知对象。如此看来,王澍最关心的这个“到场”的场所就是诗意长驻的空间——园林。王澍的妻子问他“为什么在你造的房子里总有一种气氛,让人说不清楚”,而王澍的答案是“那个人类观察者隐匿在建筑看似客观的砖石梁柱间”。所以王澍的作品中往往会带有一“到场”的视角,而对此的表现又似乎是充满文人气的,并具有园林式的路径体验。于是,王澍设计的宁波美术馆就是充分表现出了这一特点。二、求真务实的“边缘”

4、学者对比王澍的传统文人形象,他对建筑理论的反叛似乎众所周知,一如他的工作室之名——“业余建筑工作室”。在“反学院的建筑师”一文中,诸位建筑师与王澍的言论里,可以看出,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学院派学者,与其说他反学院,不如说他在行为上打上了“边缘”的烙印。他的知识背景中有相当一部分建立在形而上学的思考之中,属于哲学读得偏多的学者之一。他的论文特点就是以文字为主,较少出现图片,行文相当理论化,例如《当空间开始出现》一文。然而这一非常学院派气质和特点却没有将王澍桎梏住,他反而极其注重分析与理性之外的事情-----

5、-体验与营造,这点倒是体现了西学的质疑精神。在面对“建筑是什么”这样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时,王澍答到“说到底,建筑就是造房子”,这个答案是出乎意料的,因为不少学院派学者对此大书特书,最终给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而王澍简单直接的回答恰恰证明了他在学院中的“边缘”性——他给出的是一个务实性的非语言描述的答案,是一系列营造过程中的体验。换句话说,语言只能逼进这个事实,但却无法到达。建筑的意义终究是在场所体验与建构营造中实现的。三、特立独行的“问题”教师王澍在《同济记变》一文中,记述了其在同济大学任教期间,有过一

6、段倍受周围老师争议的教学事件——带领学生在楼外的草地上上课。通过这一事,他发现了同济的“自由”其实是风格的自由,而触及建筑根本的底线就是理工类院校的底线。所以他来到中国美院这一艺术宝地来实现未曾实现的教学理想——教会学生思考。对此,王澍的做法不是言传的,而是身教的。比如,让学生记录现场声音、制作1:1的墙身模型、带着学生游园等。他试图让学生用心领悟什么是建筑,什么是设计,什么是研究这些问题。相比较,他的同行所关心的是学生毕业之后如何考上注册建筑师,而这样现实的需求自然就衬出王澍的特立独行。实际上,在王澍眼中

7、,他们的建筑观是不应大力提倡的,因为功利的心态使得建筑设计重于表,止于里;重于风格,止于思考。对此王澍的做法应该值得鼓励。面对当下西方许多新奇的建筑形体,建筑师如果只是看重形式的表象,而不是从更深的层面出发,仅仅拍脑袋想方案,只可能创作出一种杂志拼贴下的设计。事实上,大师的一些作品之所以看上去稀奇古怪或难以理解,因为他们一开始的理念或概念就已不同,所以最后生成的形态也就不同了。同样对西方建筑理论的应用也是如此,脱离了理论上下背景的西方概念若一厢情愿地运用于中国,也会造成水土不服。王澍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的教

8、学实践与设计实践一样带有着实验性,这里实验性不再具有所谓“自由风格”或“噱头”的意味,而是真正地试图做一些不定型的尝试。王澍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在当下功利性弥漫的建筑界内,能多几个耐得住寂寞的人,将个别实验建筑师的私人语言转化为公共语言,兴许那时就是当代中国建筑开花结果的时候。无论王澍是以建筑师、文人、学者还是以教师的身份出现,他的作品与思想呈现出一脉相承的特点——对传统的关注、对园林的运用、对理论的还原、对思想的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