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设计说明

校园环境设计说明

ID:13015638

大小:1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0

校园环境设计说明_第1页
校园环境设计说明_第2页
校园环境设计说明_第3页
校园环境设计说明_第4页
校园环境设计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园环境设计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前言校园环境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环境,它承载着人文历史的传承,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不同功能区域的环境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处理,诠释对校园精神的理解,从而反映校园的多元性,自由性,兼容并蓄,记载不同时期校园发展的历程。校园景观规划更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校园不仅是传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使校园在满足感官愉悦的同时,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亦即校园的“场所

2、精神”。中外高校校园建设简史纵观中外高校的发展史,便可发现校园规划与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校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理念发展的过程。西方历史上的大学校园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四合院修道院封闭式校舍到现代开放式校园的发展过程;发展的模式为欧洲中世纪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封闭型”校园、18世纪~19世纪北美以美国伯克莱大学为代表的“开敞分散型”和现代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开放型”。我国古代的大学主要以国子监、书院等形式存在,校园布局采用封闭式的中国传统院落式空间结构,如岳麓书院、江宁儒学府等;这与封建社会要求及儒家、道家的

3、思想要求是一致的。我国建国以来的校园建设经历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采用规整式格局;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的教育复兴,校园规划的重点是对经过10年动乱遭到严重破坏的老校园的改造与整治;第三次就是现在的教育大发展而引起的开放式校园的建设。校园规划设计理念与原则设计理念1.功能分区:功能分区且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2.校园特色:在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3.生态环境:校园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4.可持续发展

4、: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是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设计原则1.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2.中观层次——优化群体建筑外部空间,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3.微观层次——重构灰空间和

5、构筑空间,“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于室内外的过度空间,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