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重大危险源及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

第2章重大危险源及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

ID:13020051

大小:142.00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07-20

第2章重大危险源及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_第1页
第2章重大危险源及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_第2页
第2章重大危险源及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_第3页
第2章重大危险源及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_第4页
第2章重大危险源及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2章重大危险源及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重大危险源及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分析和控制第一节火灾爆炸危险一、燃烧与火灾(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1、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2、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3、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在火灾防治中,阻断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二)燃烧过程和形式1、燃烧过程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除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本身在燃

2、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2、燃烧形式扩散燃烧、混合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48(三)火灾的分类1、按物质的燃烧特性(1)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2)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3)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4)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火灾等。(5)E

3、类火灾: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6)F类火灾:指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如动植物油脂等。2、按照一次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受灾户数和财产直接损失金额(1)特别重大火灾: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2)重大火灾: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48(3)较大火灾: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

4、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4)一般火灾: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四)火灾的基本概念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4、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下,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5、闪点在规定条件下,材料

5、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一般情况下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6、燃点在规定的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一般情况下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7、自燃点48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液体和固体可燃物受热分解并析出来的可燃气体挥发物越多,其自燃点越低。固体可燃物粉碎得越细,其自燃点越低。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8、引燃能(最小点火能)释放能够触发初始燃烧化学反应的能量。影响其反应发生的因素包括温度、释放的能量、热量和加热时间

6、。9、着火延滞期(诱导期)着火延滞期时间指可燃性物质和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从开始暴露到起火的时间;混合气着火前自动加热的时间成为诱导期,在燃烧过程中又称为着火延滞期或着火落后期。(五)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1、初起期,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2、发展期,火灾热释放速率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轰燃发生在这一阶段。3、最盛期。4、减弱期。5、熄灭期,熄灭的原因可以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的作用等。(六)燃烧机理1、活化能理论48物质分子间发生化学反应,首要的条件是相互碰撞。少数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相互碰撞会发生反应,这种分

7、子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为活化分子所必需的能量称为活化能。气体分子运动速度取决于温度。温度越高,气体分子运动越快,温度越低,气体分子运动越慢。2、过氧化物理论气体分子在各种能量作用下可被活化。在燃烧反应中,首先是氧分子在热能作用下活化,形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是可燃物质被氧化的最初产物,是不稳定的化合物,能在受热、撞击、摩擦等情况分解甚至引起燃烧或爆炸。3、链反应理论链式反应理论也称连锁反应理论。该理论认为:气态分子之间的作用,不是两个分子直接作用生成最后产物,而是活性分子先离解成自由基(游离基),然后自

8、由基与另一分子作用产生一个新的自由基,新基又与分子反应生成另一新基……如此延续下去形成一系列的反应,直至反应物耗尽或因某种因素使链中断而造成反应终止。链反应通常分直链反应与支链反应两种。链式反应一般可以分为链的引发,链的发展(含链的传递)及链的终止三个阶段。二、爆炸(一)爆炸基本概念1、定义爆炸是物质系统的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的或化学的能量释放或转化过程,是系统蕴藏的或瞬间形成的大量能量在有限的体积和极短的时间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