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门特色文化资源研究

木门特色文化资源研究

ID:13023657

大小:94.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7-20

木门特色文化资源研究_第1页
木门特色文化资源研究_第2页
木门特色文化资源研究_第3页
木门特色文化资源研究_第4页
木门特色文化资源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木门特色文化资源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旺苍县木门特色文化资源研究 蔡勇 旺苍县木门镇,曾名禹门、东藩(凡),是川北边陲的一座历史古镇。镇周既有青龙、凤凰、双桂、双山、丹青梁五山拱卫,又有清江、北水、金鱼三河汇流。这里,古为秦蜀交通枢纽,蜀北门户,郡、州、县治地。这里是兵家争夺的战场,文化灿烂、历史悠久。   一、郡州县体制的形成和演变     木门的郡州县行政建制是在长期的历史变革中形成的。据《木门镇志》和《木门镇综合规划说明书》等史料记载:木门,秦汉以前是獠人(俗称“蛮人”)聚居的地方。古代獠人强悍勇猛,善于搏杀,汉高祖刘邦曾招募獠人平定三秦。獠人回归乡里,高祖念其战功,免征

2、赋税,更名为巴郡。东晋建元年(343)间群獠入境,经常发生战争,官府征调大军向其住地进行“搜山荡谷、击劲囚浮”,他们奋起反抗,杀得官军死伤失器。后来朝廷实行“羁糜”政策,在獠人聚居地区实施自治,由獠人、獠酋长担任地方官吏。木门设郡县治地即起始于此。  木门设置郡县始于南北朝时期。据《四川通志》、《旺苍县志》记载:南朝梁武帝普通6年(525)于今木门镇木门场置木门郡及伏强县,以县北伏强山为名,郡县分取。唐武德元年(618)移至今木门镇双峰村青杠坝(此地当时未建城镇,只有文武衙门房舍若干,现为民舍,仅存衙门基石遗迹)。数年后,又复移木门城内。唐

3、贞观17年(643)划属巴州。宋太祖乾德5年(976),盘道县(治今南江县八庙乡,后改设难江县和南江县)废后,原辖地划属清化县。宋咸平4年(1001),清化县的隶属关系又由巴州改为集州(治今南江县)。宋熙宁5年(1072),清化县降为清化镇,入化成县。从此,木门县治终止,置县时间共547年,其中伏强县62年,清化县485年。唐代诗人郗昂曾任清化县尉。《木门镇综合规划说明书》载:“唐代诗人郗昂自拾遗贬清化尉任职多年,号称老官,初考还死在木门,未还家乡。”  明嘉靖22年(1543),清化镇被改为保宁府广元县广化乡木门堡。清光绪年间,木门被分割

4、为广(元)、南(江)、巴(中)、苍(溪)四县所辖,广、南、巴三县均在木门场设立团区和学区,建成三县团防局。清末,广南两县发生青龙场(延战街,又名盐店街)界地争端。清宣统2年(1910)十二月初八,两县派员查勘,绘制了《界图》,拟写了《图说》,明确了两县地界。   二、治所遗址的历史变迁      历史上的木门郡、静州、伏强县、清化县治所衙门,均设在木门古城之内。      木门镇是一座始于秦汉的古老城镇。《旺苍县志》载:“清道光《昭化县志》云:秦葭萌境今昭化、广元二县,苍溪东北之岐平故城,巴州西北之清化故城(注:今旺苍县木门场)”。按明崇桢

5、元年(1628)所建凤凰山云集寺“化成二古刹,木门两千年”的对联所称,木门古城至明代就有2000年的历史了。八十年代国家主席李先念在接见南江县长郑友铭时说:“木门是个古名称,诸葛亮时就叫这个名字。”从留存古迹考证,木门古城位于今木门场后台地上,今东凡中学就是当年郡、州、县的衙门大堂所在地。1971年,修建东凡中学时,掘出许多雕刻各式花纹的石磉磴和铸有车、马几何图案的古砖。有关文物认为,石磉磴和“车马砖”出于汉代,为古木门郡的城垣砖。今木门场后东起原东凡工商所,西至原东凡小学,存有300多米的古城墙一段,此墙全由30公分厚度的长短石条砌成,当

6、地老人称,它就是木门古城的南面护城墙。      历代文人墨客也不乏有诗文对古城大加赞美。清代文庠孙模先(木门人)的《咏静州》诗云:“古城苍柏复高空,盘根错节如虬龙。缅怀汉唐径营早,巴山蜀水起英雄。”留日学生孙飞先,民国9年(1920)在《重修檬子树垭文昌阁序》(序载《孙氏宗谱》)中称:“其地为唐代静州东关”。诗云:“文昌高阁耸山垭,木门古郡呈云霞。人力回天豪迈极,兴绝举废遐迩夸。”      木门古城,自汉初至明末相沿1600余年,历代兴盛,明天启6年(1626),屡遭火灾,许多街房焚烧,后又在战乱中成为废墟。木门古城烧毁后,其集市曾一度

7、移迁黄荆坝(今木门镇黄梁村)等地。清乾隆元年至9年(1736—1745),于古城遗址下沿清江河畔,分三段复修了木门新城(今场址)。新城由上、中、下三街组成,全长800余米,除300多所街房外,还建有万寿宫、禹王宫、梓潼宫、关帝庙、观音阁、孙家祠、道德祠、豫章祠、石字库、孝节牌坊等建筑物。新城复修后,因忌“木”生“火”,便改木门场为禹门场,但人们相沿不改,仍然称之为木门场。木门新城的复修,在清乾隆29年(1764),置立于万寿宫内铁字库,上铸有“场由乾隆元年开”的铭文。      自清朝中期起,木门新城又多次遭受战乱浩劫,特别是经过1935年

8、春天的战火焚烧后,孙家祠及大部分街房、宫庙被毁,致使宏伟兴盛的木门新城面目全非。次年,木门团总石完壁,统领街民、乡土对街房进行补修。民国32年(1943),木门设立东藩乡后,政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