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

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

ID:13023906

大小:55.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0

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_第1页
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_第2页
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_第3页
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_第4页
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杨善洲同志主要事迹保山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0-11-1515:18:37  保山新闻网    字体:大中小  杨善洲,男,汉族,1927年1月4日生,云南省施甸县姚关镇陡坡村人,2010年10月10日因病去世,享年84岁。  杨善洲同志1951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原保山县施甸区工委副书记,保山县委副书记、书记,原保山地委副书记。1977年3月至1988年5月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3月退休。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届、第六届人大代表及第六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  杨善洲同志生前多次受到表彰奖励

2、,曾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被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华环境奖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杨善洲同志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奋斗一生。从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把“家”搬到大亮山,艰苦创业,长年累月扎根大亮山,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多个春秋,用他60岁以后的生命铸就了一个绿色家园。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他恪守信念,一心

3、为民,忘我工作,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了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了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杨善洲同志是老干部中突出的优秀共产党员,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用晚年22个春秋兑现造福家乡群众的承诺13  1988年4月,60岁的杨善洲同志光荣退休。时任省委书记的普朝柱同志代表省委找他谈话,让他搬到昆明居住,并说还可以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同志婉言谢绝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洲。”  当地人都知道大亮山土地贫瘠,根本不是树木成活的地方。亲朋好友多次劝他,要种树就在保山

4、城区附近种。可杨善洲同志说:“我是在兑现许给家乡老百姓的承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因工作关系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家乡人找过我多次,叫我帮他们办点事我都没有答应,但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许下的诺言就要兑现。至于具体做什么,经过考察我认为还是为后代人造林绿化荒山比较实在,这既对全县有利,也对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有利。”  大亮山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城东南约50公里,海拔在1800—2618.8米,平均海拔2209.4米。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地农民缺衣少粮,就开始大规模的毁林开荒,大量

5、的森林在大刀和斧头的肆虐下,倒在地上,继而又被大火焚烧,就这样刀耕火种,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山光水枯,荒凉空旷,生态遭到极大破坏,山石裸露,山间溪流逐年减少乃至枯竭,当地农民饮水大多要到几公里外的地方人挑马驮,周边十几个村也陷入了“一人种三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农民只有进一步开荒扩大耕种面积,恶性循环导致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3  1988年,山林已承包到户,怎么办林场?深思熟虑之后,杨善洲创造性地提出“国社合作”建场的方案。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周边群众的一致赞同,为创办大亮山林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年3月3日,他来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把周围的群众代

6、表找来,召开现场大会,决定成立施甸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成立大会上,杨善洲开宗明义,道出了创办大亮山林场的目的。他说:“办大亮山林场,是我多年的愿望。大亮山东面有旧城糖厂,西面有酒房乡供销社茶厂,两个厂都需要烧柴。但大亮山的林木多年来毁坏厉害,只砍不种,长期下去就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到子孙后代的生存。所以我们要把大亮山的林木培植起来,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过去我当地委书记时没时间来种树,现在我成为寻常百姓了,有时间种树了,我就和大家一道上山种树。”  在会上研究确定了,对现有林木、林场与林区村社按2比8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而林场成立后造的林按8比2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

7、并成立了大亮山造林指挥部,杨善洲亲自担任指挥长。当晚,他们在用树枝围起的简易帐篷里,围着火塘召开了第一次造林会议。会议明确分工,一组搞好宣传动员,做好和群众签订合同工作,一组整墒,一组育苗,要抢在5、6月份雨季来临前育下能种万亩以上的树苗。  杨善洲一方面安排人按照原先的规划,在林区内挖塘、建苗圃,另一方面又带着人在大亮山搞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大亮山的底,他盘算着种什么树种、怎样种。一共在山上转了12天,把能造林的地方都走遍了。回来后,他把人分成苗圃组、运输组,并确定要种一万亩速生松树林,建20亩苗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