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精至爱 效国效民

至精至爱 效国效民

ID:13030064

大小:5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7-20

至精至爱 效国效民_第1页
至精至爱 效国效民_第2页
至精至爱 效国效民_第3页
至精至爱 效国效民_第4页
至精至爱 效国效民_第5页
资源描述:

《至精至爱 效国效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至精至爱效国效民——与研究生朋友谈“大学精神”2010年09月09日10:27  点击:[519](二〇一〇年九月八日)戴旭光 在学校教学评建工作如火如荼之际,又一批钟爱军事医学、立志效国效民的青年学子走进第四军医大学校园,走入高素质人民军医预备行列,也走向通往医学科学高峰的精英之路,可喜可贺。作为学校领导,我要在表达祝贺和欢迎之意的同时,感谢大家的选择,也恭喜大家的选择!因为今天,你们为考入这所久负盛名的医学殿堂而自豪;明天,母校将会因你们在卫勤事业和人类健康中的卓越贡献而骄傲!研究生院冯英明院长已多次将研究生入学教育课交给我。2007年我曾围绕“精英与使命”的话题,创造

2、性地为研究生朋友描绘过精英成长“路线图”;2008年我结合赴川抗震救灾经历研究过“天使与翅膀”的关系,引导大家把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变为成才动力;去年我就想根据《第四军医大学精品文化建设纲要》讲讲大学精神,但因工作太紧未能如愿,今年还想集中讨论“至精至爱,效国效民”这个主题,补上这一课。一、“精神”与“精神原子弹”(一)人类对“精”与“神”的认识。“精神”一词由来已久,始见于《庄子·列御寇》描述“至人”生活状态时的表述。道教内丹学有“精气神”一说,所谓“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从渊源上看,“精神”这一概念发端于先秦哲学与传统

3、医学关于养生与修行之说。《周易·系辞上》云,“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太平经圣君秘旨》则说,“夫人生本混沌之气,气生精,精生神,神生明”。现代有人认为,“精神”的“精”指生命的形态,“神”指生命的主宰。有人更用拆字法来解释,说“精”左边是“米”,右边是“生”和“月”,“月”通“肉”,即“米肉生精”;“神”由“示”和“申”组成,“示”上两横表示天,“小”为星辰之象,“申”是闪电之形,古人认为闪电威力无边,神秘莫测,于是便顶礼膜拜。“精”可从饮食中获取,“神”则是上天代表和万物主宰,所谓“得神者生,失神者死”。古人眼中的“精神”多停留在物质层面,也有哲人加以引

4、申,如庄子认为“形骸有尽,精神不灭”;袁枚认为“精神为主人,形骸为屋舍;主人渐贫穷,屋舍亦颓谢”。后“精神”原有的物质层面含义逐渐被现代科学湮灭或被其他术语取代。现代西方“精神(spirit)”一词多指意识形态上某种动力,或无意识形态上某种潜动力,它包括思想、情感以及理想、信念等,通常被认为是没有具体物理性质但确实存在的能量,是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力量。(二)精神的特征与威力。精神有何特征?尚未见过权威论述,我们认为至少有四点。一是时代性。“精神”存在于特定的时空之中,都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联。二是传承性。通常认为“精神”都有其形成、丰富、成熟的过程,在历史

5、演化中或一脉相承,或断续继承,或跳跃承续,都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三是能动性。“精神”均可被承载主体自我意识、觉悟和扬弃,从而反作用于自然和社会的演化发展。四是开放性。除了某些宗教之外,不同“精神”常可相互吸收、借鉴和促进,优秀“精神”常常更具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古往今来,“精神”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古时“精气神”就曾是芸芸众生的毕生追求,皇室贵胄、平民百姓、“闲云野鹤”无不痴迷于此。如今的“精神”更有蜡炬之功,能照亮自己、点燃别人、薪火相传甚至星火燎原。社会的发展,从民生琐事到政治变革、从军事斗争到科技进步,无不体现着精神的力量。没有共产党人的特有高尚精神,没有中华儿女的伟

6、大民族精神,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怎能有如今的辉煌?“精神”是一种无穷的力量,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是创造奇迹的威力,有时更具改天换地的爆发力。有人曾将毛泽东思想比喻为“精神原子弹”。当时此言一出即风靡全国,震撼世界。原子弹是什么概念啊?原子弹是核裂变,具有摧枯拉朽、排山倒海之能量。有人说将精神比喻为原子弹似乎有点“过”,但我认为这一比喻确实将精神的力量说透了、说到位了,可以说是关于精神威力研究的高峰,至今无与伦比。事实上,像毛泽东思想这样超级优秀的“精神”,不仅发挥了原子弹般的巨大威力,甚至连原子弹本身也是靠这种“精神”才得以制造成功的。(三)“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话是毛主

7、席的经典之言,是他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赞扬我军战士自觉的纪律性和高尚的艰苦奋斗精神时说的,言简意赅,辞约旨远。我理解,毛主席说的这点精神是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一种超越,一种不甘平庸、不甘屈从、不甘沉沦的血性和品节。古今中外成大器者都有强大精神支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等名言和它的主人莫不如此。若缺了这点“精神”,“志不强”就会“事不达”,就会意志不坚甚至有体无魂,更谈不上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