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ID:13033025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0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1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2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3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4页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安全通病防治措施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开工日期工程地点竣工日期序号防治项目主要措施1路径复测⑴杆(塔)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平、断面要求。复核重要跨越物间的安全距离,对新增加的跨越物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校核。⑵线路方向桩、转角桩、杆塔中心桩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止丢失和移动。⑶线路途经山区时,应校核边导线在风偏状态下对山体的距离。2基础分坑、开挖⑴遇特殊地质条件(如流沙、泥水、稻田、山地等),开挖前应将杆塔中心桩引出。辅助桩应采取可靠保护措施,基础浇制完成后,必须恢复塔位中心桩。⑵拉线杆(塔)基础分坑时应以中心桩高程为准,其主杆、拉线坑埋

2、深应符合设计要求。⑶基坑开挖应设专人检查基础坑的深度,及时测量,防止出现超深或欠挖现象。⑷掏挖基础如需放炮时,应采用多点放小跑的方式,严禁放大炮爆破,避免破坏原地质结构。⑸基坑开挖完成后要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严禁坑底受冻。雨、雪天气后,必须把坑内积水(雪)和淤泥清理干净方可进行后续施工。-6-《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序号防治项目主要措施3基础位移、扭转⑴基坑开挖前要对基础中心桩进行二次复核,并设置稳固的辅助桩位,确认桩位及各个基础腿的方位准确。⑵基础支模后、浇制前和浇制中要多次核对基础模板、地脚螺栓或插入角钢的方位,保证其准确性。⑶当基坑有积

3、水时,回填前应先将水排完,然后四周均匀填土、夯实,并随时检查基础是否位移。4混凝土质量⑴混凝土施工前应取得由资质的试验室出具的设计配合比(附有试配强度报告)。进入冬期施工或更换添加剂时,应根据规范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⑵基础试块养护条件应与基础养护条件基本相同。记录试块养护期的日平均温度,当等效养护龄期逐日温度累计达到600℃·天时送检。⑶基础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平整度,应对其支撑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基础模板应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防止出现基础立柱几何变形;模板接缝处应采取粘贴胶带等措施,防止出现跑浆、漏浆现象。⑷浇制中设专人控制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现场

4、质检人员要随时检查混凝土的搅拌和振捣过程,防止出现振捣不均匀或振捣过度造成的离析。⑸混凝土垂直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时应使用溜槽、串斗,防止混凝土离析。⑹基础浇制时,应多方位均匀下料,防止地脚螺栓受力不均与基础立柱不同心。⑺混凝土初凝前,采用多点控制的方法对基面高差进行测量,杜绝二次抹面。-6-《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序号防治项目主要措施5接地沟埋设深度不够⑴接地网地沟开挖时要充分考虑敷设接地体时出现弯曲的情况,留出深度富裕量。⑵接地体敷设时要边压平边回填,保证深度。⑶杆塔引下线应竖直埋入土中,直至设计埋深。6基面整理⑴回填时应在坑口地面上筑防沉层。防沉层应平整规范,其宽

5、度不小于坑口宽度,其高度不应掩埋铁塔构件。⑵基础施工完成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完工后撤场时进行现场检查)⑶清理现场时应恢复现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及地质滑坡。7铁塔构件变形、镀锌层磨损等⑴对塔材的运输和装卸,应采取防止变形及磨损的措施。⑵塔材进场检验前,各相关单位应对供应商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查,必要时对塔材材质和锌层厚度进行复检。⑶对于悬浮抱杆下拉线的设置宜采用吊装带,当采用钢丝绳时必须对被绑扎的部位进行保护。⑷塔材起吊时,要合理选定吊点的位置,对于过宽塔片、过长交叉材必须采取补强措施,对绑扎吊点处要设置圆木并绑扎衬垫材料保护。⑸地面转向滑车严禁直接利用塔腿、

6、基础立柱代替地锚使用。应设专用卡具,或采用在塔腿内侧根部设置的滑车锚固铁件或锚固孔。⑹铁塔组装过程中发生构件连接困难时,要认真分析问题的原因,严禁强行组装造成构件变形。-6-《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序号防治项目主要措施8螺栓匹配不统一⑴应按设计图纸及验收规范,核对螺栓等级、规格和数量,匹配使用。⑵杆塔组立现场,应采用有标识的容器将螺栓进行分类,防治因螺栓混放造成错用。⑶对因特殊原因临时代用的螺栓做好记录并及时更换。9螺栓紧固⑴设计单位应提供螺栓紧固力矩的范围。螺栓紧固时其最大力矩不宜大于紧固力矩最小值的120%。⑵防止紧固工具、螺母擦伤塔材锌层。紧固螺栓宜使用套筒工具,应检查螺帽

7、底部光洁度,采取防止螺杆转动的措施。⑶交叉铁所用垫块要与间隙相匹配,使用垫片时不得超过2个;脚钉备母外侧螺丝不得露扣,确保脚钉紧固。⑷螺栓紧固时应严格责任制,实行质量跟踪制度。10导线磨损⑴装卸、运输导线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导线磨损和碰伤。⑵按跨越架(物)条件计算放线张力,减少导线与跨越架(物)摩擦,防止损伤导线。⑶放线时应保证线轴出线与张力机进线导向轮在一条直线上,导线不得与线轴边沿摩擦。换线轴时,应防止导线与张力机、线轴架的硬、锐部件接触。⑷余线回盘时,若连接网套被盘进线轴,应在连接网套和其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