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法规自考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

建设法规自考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

ID:13043558

大小:5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0

建设法规自考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_第1页
建设法规自考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_第2页
建设法规自考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_第3页
资源描述:

《建设法规自考建筑工程管理与法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年7月自考法规重点小抄第一章建设法律概论1建设法律是:指国家权利机关或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旨在调整国家及其有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之间在建设活动中或建设行政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统称。2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建设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和事实。3建设法律的特征:1.行政强制性。2.经济性。3.技术性。建设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指建设立法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或要求。立法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基本精神和法律的价值趋向。4.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原则: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放映在建设法规立法中就是要在建立健全市场主体体系。2.遵循

2、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建设法律的立法确立建设市场体现具有统一性和开放性。3.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建设法律的立法确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4.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建设法律本身具有完备性。5建设法律的作用: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法律体系是:指法律范围调整一定社会关系而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6建设法律与建设法规的关系:建设法律关系是建设法律规范在建设领域中实施的结果,只有当建设活动与者按建设法律规范进行建设活动或建设活动管理,形成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时,才构成建设法律关系。7建设法律关系的特征:1.规范的综合性。2.内容的广泛性。3.行政性法规为

3、主。8建设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9建设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参加建设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11建设法律体系的概念:是指把已经制定的和需要制定的建设法律、建设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建设部门规章等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完成统一的体系。第二章建设企业法律制度12企业:是指从事生产、销售或服务活动的经济组织,是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而进行独立生产、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基本经济单位,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各体系,是社会的基层单位。13企业组织形式分为三大类: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14作为法人企业的公司,

4、主要特征:1.公司的财产与公司所有者的财产相分离,企业有独立于企业所有者之外自身的财产,这就使法人企业有自己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可以相分离,即可以不再由所有者亲自经营自己的财产,而是委托给专门的经营者即公司法人为其经营。3.公司有资金健全的组织机构。4.公司企业实行有限责任制度。5.公司企业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以盈利为目的。15建设企业:是指与工程建设有关的、从事工程建设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为工程建设各阶段提供咨询与服务的企业。16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1.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2.建立现代企业制

5、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产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17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18竞争:是指从事商品的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生产、销售或服务在市场交易中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者更高的市场占有率所采取的行为。19不正当竞争:是指商品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其特征:1.不正当竞争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2是不正当竞争是违背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采取不公正、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3是不正当竞争是侵犯竞争对手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秩序的行

6、为。20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向纳税人征收一定货币或实物的活动。21反不正当法: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22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社会法律规范的总称。23法律顾问主要工作范围:1,解答企业的法律询问2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3草拟审查和修改企业合同及其他法律文书4参加谈判工作5代理参加调解仲裁诉讼活动6受托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第三章城市规划法制度24城市: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25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

7、社会发产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产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及具体安排等法定活动。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开发的基础,是综合发挥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前提,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产目标的重要手段。26城市规划法的立法目的:1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2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的3合理制定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4适应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需求27城市规划的方针:1.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产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2城市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产的关系.

8、3.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坚持使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