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九下科学与艺术教案 (2)

鄂教版语文九下科学与艺术教案 (2)

ID:13056843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20

鄂教版语文九下科学与艺术教案 (2)_第1页
鄂教版语文九下科学与艺术教案 (2)_第2页
鄂教版语文九下科学与艺术教案 (2)_第3页
鄂教版语文九下科学与艺术教案 (2)_第4页
鄂教版语文九下科学与艺术教案 (2)_第5页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九下科学与艺术教案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学与艺术教学要求一、了解科学与艺术的相同之处,懂得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的,理解科学、艺术、创造力、真理等标志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二、学习本文以事例为主,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三、分析文章清晰的论证过程,学习作者严谨的论述语言。课文分析指导一、内容解读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两者的本源是一致的,它们都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来源于人类的智慧与创造;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必将促进、加速文化的进展,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一名科学家,李政道站在科学的立场看艺

2、术,充分思考和研究后,提出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构想。他告诉人们,无论是正在从事科学或艺术事业的人,都要具备创造精神和提高创造力,要以追求真理的普遍性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这样,我们的科学和艺术才会有大的发展。科学与艺术是意识形态相对的两大门类,作者论述艺术与科学的两大相同点,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围绕这个中心,作者进行了具体的论证。文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科学与

3、艺术是意识形态相对的两大门类,作者慧眼独具地谈到了艺术与科学的两大相同点:“共同的基础”—“人类的创造力”,“追求的目标”—“真理的普遍性”。第二部分(2-10段)紧承上文,对中心论点加以具体论证。可以分为两层:1.(2-6段)谈艺术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作者首先强调艺术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他指出,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人们深藏在内心的情感,并用李白和苏轼两个不同时代的诗人咏月的诗句及莎士比亚作品加以佐证,说明有创造力的艺术作品其生命力可以穿越时空,

4、可以唤起不同时代的人们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的、对外部世界既已存在的内心情感。作者指出,这种“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跨越时空、社会的范围越广泛,艺术就越优秀”。让人们明白,艺术创造力虽不是人人都有,但有创新的艺术珍品超过时空限制的美好的情感表现,接受者欣赏者多能产生共鸣,而且唤起的反响越强烈越普遍,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表现这种情感的艺术就越优秀,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2.(7-10段)谈科学的“创造力”和“真理的普遍性”。作者首先指出,就像“艺术家的创造”一样,科学家运用人类的智慧,创造性

5、地将自然界的现象通过“新的准确的抽象”,“结晶”为自然定律,强调了人对于科学的“创造力”。接着指出,“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这就是说原理定律一旦抽象概括出来,它的覆盖面是极广的,它的应用形式再多再发展,也只是它的应用形式,它本身是不会变的,并且列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现的黑体辐射公式”等事例,说明科学原理虽然艰深,少有常人能够理解,但科学原理的应用则普遍进人每一个人的生活。对于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

6、多,应用得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第三部分(11-12段)综合论述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和情感智慧方面的异同。11段,作者首先指出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不完全相同:科学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抽象与总结,是植根于科学家以外的外部世界的,科学家和整个人类只是外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艺术家追求的普遍真理性,则是植根于整个人类的。同时作者强调,科学与艺术在“普遍性”方面尽管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着很强的关联,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的论述。在12段里,作者指出:艺术和科学都需要智慧

7、,而发展智慧又需要情感因素。并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二者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阐明“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同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相连的”。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一个充满哲理的结论:“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的”,就“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准确而科学地诊释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二、写作特点1.本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李政道先生旁征博引,结合中国古诗词、西方戏剧艺术与科学理论等诸多典型例证,加以高屋建领的精辟分析,全面而有力地说明了科学与艺术的关联性。本文2至4段中举了李白的《把酒问天》和苏轼的《水调歌头

8、》,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咏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第5段又举了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中外同理。这些事例拉近了文章所要阐述的抽象概念与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生动而有力地说明了自己的观点:艺术珍品具有“真理的普遍性”。第10段举了“迈克耳孙和莫雷在1887年做的光速实验”和“普朗克在1900年发规的黑体辐射公式”的事例,论证了科学技术的应用形式会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其科学原理并不随这些应用而改变。并让我们明白,科学原理虽然艰深,少有常人能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