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旅游客流与市场定位探讨

中心城市旅游客流与市场定位探讨

ID:13062916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0

中心城市旅游客流与市场定位探讨 _第1页
中心城市旅游客流与市场定位探讨 _第2页
中心城市旅游客流与市场定位探讨 _第3页
中心城市旅游客流与市场定位探讨 _第4页
中心城市旅游客流与市场定位探讨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心城市旅游客流与市场定位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心城市旅游客流与市场定位探讨  论文关键词:南京都市圈旅游客流中心城市旅游客流与市场定位探讨  论文关键词:南京都市圈旅游客流中心城市旅游客流与市场定位探讨  论文关键词:南京都市圈旅游客流中心城市旅游客流与市场定位探讨  论文关键词:南京都市圈旅游客流市场定位  论文内容摘要:南京都市圈各城市,从旅游业综合现状和旅游流集散能力来看,其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平衡性。造成这一不平衡性的主要因素是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规模、旅游资源状况以及客源接待和盈利能力等。南京都市圈地跨江苏安徽,包括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和巢湖。本文采用定

2、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确定了都市圈旅游发展中心城市及各层级,并着力分析以中心城市为起、止点的旅游流及其影响因子,以及中心城市目标市场层级划分。  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取2008年南京都市圈内各市旅游发展指标,运用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方法,以实现数据处理,研究圈内各市的旅游发展水平,确定圈内旅游业中心及各圈层。同时分析以中心城市为起、止点的旅游流规律及其影响因子,以及中心城市目标市场划分。  都市圈建立的意义在于打破行政界线,按经济发展趋势构筑相对完善的城镇群体空间单元。南京都市圈是江苏省着重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地跨江苏安徽,目前包括

3、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和巢湖。中心城市占据都市圈系统经济发展高地,具有最高的经济势能和地位,它通过集聚与扩散两种作用力的交互耦合,实现与周边城市旅游要素的有序流动,促进各市旅游产业规模的提升和旅游业的发展。  都市圈旅游中心城市及圈层分析  影响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因素很多,影响力各不相同。本文选取的指标有:各市GDP、人均GDP、人口数、旅游接待总人数、平均逗留天数、人均消费、旅游总收入、4A以上景点数、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距中心城市交通里程,数据主要来源于各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SPSS降维处理,最终保

4、留的指标有GDP、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4A以上景点数、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  综合以上指标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采用K-均值方法,设定聚类数为3,可将8个检验城市旅游业综合水平分为3个层级,第一层级为南京,第二层级为扬州和镇江,第三层级为淮安、马鞍山、芜湖、滁州和巢湖。通过ANOVA检验得到显著性水平均为中等或高度显著。可见,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南京是都市圈旅游发展状况优势最明显的城市,为都市圈的旅游业中心,扬州、镇江为发展相对较成熟区域,其余5市旅游业综合实力相对较弱。  中心城市旅游流分析  旅游流又称旅游客流,指旅游者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

5、地移动形成的客流。影响旅游流的因素有:两地距离和交通便捷度、旅游资源吸引力、经济联系、游客感知、旅游费用、接待设施等。都市圈旅游流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任何两个城市之间的旅游集聚和扩散流,很难形成清晰的研究思路和结论。因此本文以中心城市为视角,分别研究南京作为其它城市目的地和客源地情况下,旅游流聚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中心城市旅游集聚流分析  本文定义中心城市集聚流比例表示从各市直接来南京的客流占南京总客流的比例,它反映了圈内各市向中心城市提供客源的能力。可得的旅游流影响指标包括各地经济水平、人口数、旅行社数、到中心城市距离、中心城市集聚流比例。本文

6、运用双侧相关性检验,选用Pearson相关系数,得到表1。各市人口数、与南京距离这两个指标同中心城市集聚比例无显著相关,而GDP水平及旅行社数与中心城市集聚流比例在水平上显著相关,结果具有高度显著性。http://  由此可知,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产业规模对旅游流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而人口数,与中心城市距离并不能成为促进其它各市产生旅游流的显著因素。这表明旅游流的产生更加依赖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中心城市要吸引都市圈内更多的客源,除了自身发展之外,更要加强圈内各市产业的合作,从而提高各市输送客源能力,实现共赢。  距离因素在都市圈内部产生旅游流方

7、面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与以往一般性认识有悖,随着近年来都市圈交通的日益发展和同城化进程的推进,市场对距离这一要素的敏感程度正在消减。  中心城市旅游扩散流分析  中心城市扩散流比例是指直接从南京所往城市的旅游客占该城市总客流的比例。它反映了圈内各市吸引中心城市客流的能力。  如表2所示,中心城市扩散流比例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住宿接待条件有高度相关性,同旅行社数也有一定相关性,且前者比后者相关性更显著。这表明,由于中心城市消费能力相对较高,旅游方式多元化,游客对星级酒店的需求高于对旅行社的需求。中心城市扩散流比例还与当地旅游总收入高度相关,表明中心城市

8、是各市旅游业重要收入来源,各市应当对中心城市这一巨大市场予以重视。同时,旅行社和星级酒店对各地旅游总收入的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