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儿童教育

浅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儿童教育

ID:13064405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0

浅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儿童教育_第1页
浅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儿童教育_第2页
浅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儿童教育_第3页
浅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儿童教育_第4页
浅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儿童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儿童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儿童教育  [摘要]自从有人类社会,就有残疾儿童的存在。有残疾儿童就有特殊教育,由于中国的特殊教育起步较晚,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机构数量还有限。实践证明,提高残疾人自身素质,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根本在于教育,特别是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特殊教育的老师虽然可以在教学中掌握学生的不同需要,并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但父母却是与子女相处最长也是最了解子女的人,故此特殊儿童的成长,家长担任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关键词]特殊儿童;特殊教育  一、如何理解特殊教育  由于孤独症的本质障碍是缺乏

2、社会性,因此,无论针对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实施教育,都应从孩子一生发展的角度,强调功能性和社会适应性。基于大家目前对孤独症认识上的偏差,在实施特殊教育时单纯强调说话、认知、学习技能、学业能力。特别是针对学前孤独症儿童,似乎能上学是最终追求的目标。在大多数家长眼中,只有训练内容,没有训练方向。只关注什么训练方法解决孩子目前的训练内容,只要是上学还不具备的都是孩子应该掌握的,从而偏离了正确的教育方向而延误孩子的训练时机。  苏元娜,女,10岁,小学二年级学生。家庭成员有爸爸(继父)、母亲。她六岁时,生父因肝癌

3、医治无效而离开人世,他随同母亲改嫁于现在的苏家,家庭条件较以前更差。本性活泼聪明的她,到了读书年龄还不能按时上学,现在的他虽入学了,但因年龄大,个头大,常受同学们的耻笑。所以他从此变得忧郁,沉闷。上课不太听讲,喜欢做小动作,不愿意与其它同学交往,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卫生特别差,头发经常蓬松脏乱。  就起原因分析:1.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改嫁给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据我家访,现在的父亲游手好闲,喜欢赌钱,无口才但是会狡辩。对她们母子不是很关爱。因以前父亲对他们的关爱过甚,如今突然变得冷淡,对于一个正在懂

4、事的孩子而言,他幼小的心灵感到了一丝惶恐和不安。另外通过家访我还发现,父母亲关系不很协调。他现在的父亲,对带来的儿子来说根本谈不上有父爱,只能说让孩子知道自己还是一个父亲而已。而他母亲又常因小事,受其父亲的打骂,这无形中给孩子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这样的生活让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3、因其特殊身份,家里的很多小朋友不愿与他玩。在学校就不愿意主动与其它孩子一起玩,让他成了一个缺少交往体验、惟我独尊的孤立孩子。现在已是二年级孩子的他,在同学的交往中常常遭到了同伴的排斥,由于不好的行为表现也会遭到老师的批

5、评,所以他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感觉非常不好,不完成作业是常有的事。  教育措施:1.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老师主动和孩子亲近,和他做朋友。对于她家庭情况对症下药,慢慢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2.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我和她的家长联系,告诉他做为一名特殊情景的父亲,管理和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并希望他能在学习、生活上,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和其他小朋友一样拥有父亲的关爱。3.教给他一些正确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提示帮助他回想郁闷的原因。请他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带动班上学生给他找优点、和

6、他做朋友。4.在集体生活中,多鼓励他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玩耍,多些机会让他参与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成效: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苏元娜同学已经有些进步,变得愿意做作业了,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了,人际关系有些好转了,并在班里找到了一些很棒的同学做朋友,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自信心也强了,参加活动的主动性也高了。希望他有更大进步,明天更美好。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教育  1、特殊教育要有连续性。我们所说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特殊教育,就是要强调特殊教育的连续性。

7、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不是短期行为,不是以消除某个行为或者建立某个行为为目的,而是要将阶段性目标与孩子将来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为其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曾经有个家长告诉我:孩子2岁半诊断,以后托人找了一个个训老师,训练了一年,终于可以开口说话了。老师说“孩子可以上幼儿园做融合了,不用再上个训课了。”家里人很高兴,以为孩子好了,上幼儿园适应适应就正常了。其实,孩子刚开始模仿说话,还没有主动表达的功能性语言,更缺乏语言的理解。开口说话不是特殊教育结束的标志。这只是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以后的方向是什么?  2、特殊

8、教育要考虑年龄特点。苏元娜已经10岁了,但是妈妈不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虽然孩子的问题很多,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训练的侧重点应随社会要求而有所变化。特殊教育如何给予家长正确的导向呢?  3、防止因错误的干预而导致的障碍加重。有人说:如果特殊教育没有正确的导向,不仅延误了孩子的时间,反而加重了孩子的障碍。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训练的好。这句话不无道理。可心如今已经是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了。在他七岁的时候可是个聪明、帅气的小男孩。能够帮助老师看管比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