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

ID:13086839

大小:13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20

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_第1页
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_第2页
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_第3页
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_第4页
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急性白血病的MICM分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刘丹丹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是由于造血干/祖细胞水平的基因突变,导致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伴分化成熟障碍。此类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质(形态和功能)和量(增多或减少)的异常,并广泛浸润全身组织和器官,而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急性白血病根据其细胞系列的来源不同以及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而正确的分型对于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最早的分型是FAB协作组1976年提出的FAB分型方

2、案,它以细胞的形态及细胞化学为基础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aemia,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髓细胞)(Acutemyeloidleukaemia,ANLL,AML)白血病两大类。前者分为L1,L2,L3;后者分为M1---M6,后又经过多次修改和补充,1985年又将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划分为M7,1991年又提出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白血病细胞的高度异质性和多态性,所以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其诊断的一致率约为6

3、0-80%。80年代起,随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血细胞的“免疫学表型系统”,因此,根据“免疫表型”对白血病细胞进行分析,就可以判断出白血病细胞的系别和阶段性。这种分型技术客观,精确,重复性强,不但能明确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分化阶段及克隆特性,而且对白血病的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祢补了FAB分型的主观性强,重复性差的缺点,使白血病诊断的准确率提高到96%以上。同时,由于细胞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发现50--80%以上的白血病病人中可以检测出染色体的异常。尤其高分辨技术的发展,使

4、染色体异常(核型异常、数目异常)与某些急性白血病类型之间的关系已越来越密切。比如,某些染色体被明确为白血病某些亚型的标志性染色体异常;而某些染色体的变化可作为预后判断的指针。因此原来的FAB协作组的大部分成员与免疫学专家,细胞遗传学专家共同组成了MIC研究协作组(MorphologicImmunologicCytogeneticCooperrativevStudyGroup),分别于1985年4月和1986年9月于比利时召开协作组会议,对ALL和ANLL进行了MIC(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型,并提出

5、了具体的MIC分型标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发现某些白血病还存在着较特异的融合基因的改变。因此,在MIC分型的基础上又初步形成了白血病的MICM分型,从而大大提高了白血病的诊断准确率,为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MIC分型(一)形态学分型FAB协作组提出的形态学分型标准是世界各国所唯一接受的,根据这一分型标准,骨髓中有30%以上的有核细胞是原幼淋巴细胞即可诊断ALL,按照其形态学特点,将ALL分为L1、L2、L3三种亚型:L1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

6、主(12µm);核圆形,偶有凹陷与折叠,染色质较粗,结构较一致,核仁小而少,轻或中度嗜碱。L2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直径可大于正常小淋巴细胞2倍以上,>12µm);核形不规则,可见凹陷与折叠,染色质较疏松,结构较不一致,核仁较清楚,一个或多个;胞浆量常较多,轻或中度嗜碱,有些细胞深染。L3型:似Burkitt型,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大小较一致,以大细胞为主,核型较规则。染色质呈均匀细点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呈小泡状;胞浆量较多,深蓝色,空泡常明显,呈蜂窝状。表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各亚型的特征

7、10项目L1L2L3细胞大小核染色质核型核仁胞浆量胞浆嗜碱性胞浆空泡小细胞为主较粗,结构一致规则,偶有凹陷折叠不见或小而不清楚少轻或中度不定大细胞为主,可大小不一较疏松,结构不一致不规则,常见凹陷折叠一至多个,大而清楚不定,常较多不定,有的可深染不定大细胞为主,大小一致细点状,均匀一致较规则一至多个,清楚小泡状较多常深染常明显,呈蜂窝状ALL各亚型目前均以细胞直径12µm来划分,L1细胞直径<12µm,L2直径>12µm,L3细胞似Burkitt淋巴瘤细胞。但是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细胞可高达20%左右,因而一般

8、可规定大原始淋巴细胞≤25%时为L1型,大原始、幼稚淋巴细胞>25%时为L2。ALL细胞,尤以L2的细胞与原粒细胞不易区别,过氧化物酶或苏丹黑染色有鉴别价值,ALL的原始细胞一般<3%。(一)免疫学分型ALL的免疫学分型在1980-1990年的十年间,分成两大步,1986年以前的五分法和1986年以后的两大类七分法。1994年国际免疫学分型协作组又提出了4型21类法。(1)五分法依据HLA-DR、CD9、CD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