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课程改革之原则:以就业为导向.doc

浅论高职课程改革之原则:以就业为导向.doc

ID:13091279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20

浅论高职课程改革之原则:以就业为导向.doc_第1页
浅论高职课程改革之原则:以就业为导向.doc_第2页
浅论高职课程改革之原则:以就业为导向.doc_第3页
浅论高职课程改革之原则:以就业为导向.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论高职课程改革之原则:以就业为导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论高职课程改革之原则:以就业为导向  论文关键词:高职 课程改革 就业导向  论文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生命力,为此,高职课程改革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课程开发着眼于特定的职业内涵;课程实施着眼于就业技能和创业意识的培养;课程管理着眼于课程结构优化和从业素质的提高;课程评价着眼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职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办出职教特色,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从业的适应率和创业的成功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站稳脚跟,并最终实现高职的可持续发展。高职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类

2、人才重在“实用”,即具备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高职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与评价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掌握特定职业岗位能力(综合职业能力)这一中心来进行,课程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  一、课程开发着眼于特定的职业内涵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这类人才因其职业岗位的具体性和多样性特点,其从业素质和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应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着眼于特定的职业内涵,课程的开发须围绕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来进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职业岗位的内涵(类型)也在不断发展、变

3、化,职业对就业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职教育必须重视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开发应立足于特定的职业内涵,在深人分析国家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特定职业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进行课程整合,将不同职业所要求的职业标准融人到课程标准之中,从而不断适应社会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  早在20世纪30年代,黄炎培先生就强调指出,“职业教育的原则着重在社会需要”,“使学校与社会沟通,可望教育与职业接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4月26日到30日在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副总干事鲍维尔再次阐述按需施教的主张:“职业教育的办学机构今

4、后不能再强调我能做什么,我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而要强调需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种需要来自社会、来自企事业单位,也来自个人。”可见,职业教育的发展是以满足社会、满足企业、满足职业需要为依据的,而这种满足必须通过课程对职业变化的适应性来实现。  我国人世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具有竞争优势、比较优势的行业来说带来了发展机遇,如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外向型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人民日报)2001年l0月8日以“一汽打造操作大师”为题报导:当前特别紧缺的是高技能人才;新华社2O02年3月15日一则电讯题为“广州人才市场一怪:招技师比招

5、研究生难”。这一北一南两则报导证明:高级技能人才培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高职应为这类人才的培养进行课程开发。一方面,课程目标应定位在特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上;另一方面,根据新职业的新需求制定新的课程计划,改革课程内容,将技术发展中的新材料、新能源、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等内容吸收到课程中来。同时,随着人世后国际交往的增多,高职可酌情增设“外”4字号课程,如外语、外企管理、外贸法规、涉外谈判、涉外财会等,甚至扩大其课时和学分比例,便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和充分性就业提供条件、打好基础。  二、课程实施着眼于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目前,高职

6、教育正经历着深层次的变革,随着终身教育、可持续发展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立,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备适应现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而且还必须具有创造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的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就业”概念本身就包含了“适业”(适应现有职业和岗位)和“创业”(创造新的职业和岗位)两层含义。1998年10月,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提出: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使毕业生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不仅要重视“适业”能力的提高,更要着眼于学生创

7、业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等都要着眼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和创业精神的培养。  高职教育的职业针对性和实践性对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同时也为趣味性教学提供了条件。因而教学过程完全有可能成为一种富有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既活又动:“活”指内容鲜活,形式灵活,贴近生产生活,把学生的思维激活;“动”指学生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多种感官齐动,实现人际互动。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挖掘学生潜能,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脑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

8、当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中心时,建立和恢复条件反射的效率最高,神经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