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栽培技术实用指南

李树栽培技术实用指南

ID:13099652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0

李树栽培技术实用指南_第1页
李树栽培技术实用指南_第2页
李树栽培技术实用指南_第3页
李树栽培技术实用指南_第4页
李树栽培技术实用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李树栽培技术实用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李树栽培技术实用指南李果是鲜美的夏季水果,果实成熟期早在樱桃,草莓成熟之后,稍晚于桃子的早熟品种进入市场。此时正值我国的北方各地水果淡季,满足了人们对水果多样化的需求添补了该时段新鲜水果供应的空白。又因李子品种分早,中,晚熟均有,从6月下旬到9月上旬均有鲜李上市,还可以加工成果酱,果干,果汁,果酒,果脯和李罐头等,李果不仅有丰富的营养,而且果实鲜艳美观,酸甜适口,富有香味。由此可见,发展李树成产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发展的方向;一.引种;更新,普及优良品种:选择优良品种和良种良砧选择品种的标准要考虑以下几点:(1)适应性和抗性强,必面适应当地的

2、气候,土壤环境条件;(2)品质优良、应个大、色好,风味好;(3)丰产稳产;(4)与其它品种授粉亲合力好;(1)有特殊的优良性状,如果个特大,耐贮性强等。如果是从国外或外地引进的新品种,最好引入地与种植地气候条件相近或相似,引种容易成功。栽植管理;二.栽植:(1)栽植时间为:每年的阳历11月——第二年的2月:(2)栽树时,首先要选好地块:树与树之间的行距为3米:株距为2.5米:栽植定植穴深60-70CM,直径60-80CM.(3)栽植穴挖好后,首先在树坑底部置入土粪30斤并掩盖土踏实,然后将树苗栽入;定植深度通常以苗木根茎与地面相平为准;根系要

3、伸展,然后培土,踏实,灌水,水渗后再封穴,培土堆,以利于保水和防止风吹树摇,影响成活。(4)栽植要领。要注意三点:一是让根系舒展开,分布均匀,填土踏实,根与土壤充分接触:二是栽植不能过深,将根颈与地面相平;三是栽后尽快灌水。每棵树浇水30斤为最佳。三.栽植后当年管理:(1)扶苗定干。定植灌水后往往苗木易歪斜,待土壤稍干后应扶直苗木,并在根颈处培土,以稳定苗木。苗木扶正后定杆。(1)补水。定植后3-5天,扶正苗木后再灌水一次,以保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再次浇水时间为6月份,每棵树浇水20斤.8月份在浇水一次,每棵树浇水20斤。树苗栽好后,遵循以上

4、原则,每棵树的成活率在百分之百.四.李树发芽的管理标准:(1)李树平查一般为以地面60CM-80CM为准。(2)李树发芽后,每棵树上得树芽很多,但是长期管理,每棵树只需要4枝,其余树芽必须全部去除。因为树芽如果太多,将导致李树发不了侧枝;整理树形时无用,还将导致病虫害,对以后的树形还不好管理。(3)发芽第一年的管理:病虫害防治:李树发芽后,要勤打农药和杀虫剂;以防蛀牙虫将树叶损害。如果发生病虫害,将对树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果树停止生长,导致推迟挂果时间)。栽植一年后到第二年,李树开始拉枝;拉枝的枝条直径为2CM大小为最佳状态。因为太细的树枝容

5、易老化:太粗的树枝则不容易拉倒。李树的背下枝一枝也不能留存,因为背下枝长期见不到阳光,还会导致以后疏果的不便。(4)四大主枝的背上枝可以拉成侧枝;拉枝高度不能超过2米.(5)拉枝时,工作人员站立在两树中间,将枝条拉到中间位置并用布条扎紧,四面做法相同。这样操作对果树长期通风好,打农药。疏果操作方便;为来年挂果提前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平果巡查果树时,若发现多余枝条,必须全部去除;防止树形不好管理。李树栽植后第二年到第三年,枝条如果未按上述要求管理,将会导致果树推迟挂果时间;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五.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李树高产,优质的基础,只有合

6、理增施有机肥,适时追施化学肥料,并配合叶面喷肥,才能使李树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优质的果品。(1)基肥。李树栽植后第二年3月份左右,每棵果树施肥150克;6月份施肥一次,每棵果树施肥150克;8月份施肥一次,每棵果树同样施肥150克。施肥距离为离果树40CM左右;将应施的肥均匀地分配到各坑中覆土埋严。冬季追肥一次;施土粪最好。(2)第三年每棵果树每次施肥250克为最佳。施肥距离同上。六.果树打药:(1)果树打药为开花前一次,开花后一次。主要用药为:食心虫和杀菌剂。(2)25天后,打农药一次,农药为:杀虫剂,杀菌剂,红蜘蛛(阿维菌素)。(3)每年果树

7、打农药平均为8-10次;打药间隔为25天-30天为最佳。李树园种植建议:1.李树园不宜种植玉米:2.建议种植:毛豆;红薯等低形农作物。以上内容属于本人几年来实际经验总结;供各位果农参考。果树实际操作事宜如有任何疑惑,可随时致电咨询!技术顾问:吴安林联系电话:13772016377联系地址:周至县候家村镇中旺村6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