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浅释》(在家篇)

《三戒浅释》(在家篇)

ID:13103391

大小:618.08 KB

页数:204页

时间:2018-07-20

《三戒浅释》(在家篇)_第1页
《三戒浅释》(在家篇)_第2页
《三戒浅释》(在家篇)_第3页
《三戒浅释》(在家篇)_第4页
《三戒浅释》(在家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戒浅释》(在家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三戒浅释》(在家篇)今天给大家讲《三戒论》此段及下文参见上师仁波切《三戒论》开示第一讲。。这里主要讲的是三种戒律。第一,别解脱戒;第二,菩萨戒;第三,密乘戒。这次主要讲别解脱戒和菩萨戒。全论分三:一、初义;二、论义;三、末义。甲一(初义)分三:一、宣说论名;二、于殊胜对境前礼赞;三、立誓。乙一、宣说论名:《三戒论》全称为《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是论名。“自性”指心之自性,也就是心性。“大圆满”指心之自性本来任运自成,圆满具足三身的一切功德。所谓“自成”指我们的心性(自性)所具的一切功德不是通过因缘而成,没有通过因缘的

2、意思。所谓“任运”指自然而然成立,不是改造的。我们的心性(自性)当中的一切无漏功德本来任运自成,不是后造,不是通过因缘而成。“圆满”指什么?圆满具足三身之功德。三身指法身、报身和化身。为什么说“大”?此乃诸法之实相,就是“大”的意思。这样的心性(自性)为一切法的法性,它周遍于轮涅一切法,轮涅一切法都不离这个自性,不离这个法性,所以是“大”。“圆满”就是本具三身佛的一切功德。“大圆满”,我们的心性(自性)就是这样。“大圆满”在这里讲的主要是阿底瑜伽——九乘之巅。此处主要抉择大圆满。204“支分”指什么?就是阿努约嘎及以下显密的所有道只能间接地作为证悟大圆

3、满的支分。佛法可以分九乘次第,自性大圆满主要是在阿底瑜伽里宣说的。阿底瑜伽宣说、抉择的就是自性大圆满,以下包括阿努瑜伽等还有八乘,都是阿底瑜伽的支分,它们间接抉择、宣说了自性大圆满。“三戒”指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支分”主要指八乘佛法,它们的精髓就是三戒。我们只有受持这三戒,才能获得究竟的果位,即大圆满。此大圆满的究竟果位是在阿底瑜伽里抉择的,其他八乘的这些显密教法都是趋入阿底瑜伽(大圆满)的方法,通过这些修法才能真正趋入大圆满。包括阿努瑜伽在内的以下这些显密的教法,其精华是什么?就是“三戒”。“决定”:一切修法的精华就是三戒,三戒的意义则通过三

4、正量远离一切增损而抉择,故为决定。“三正量”:一个是教证,一个是理证,理证分现量和比量,这叫三正量。这部论典主要是通过三正量抉择三戒的内容,所以是“决定”。“论”:在这里,作者以纯洁清净之心令众生获得解脱而宣说经教之义,而且能起到对治烦恼怨敌、救离恶趣的作用,故称为论。《明疏论》中云:“对治一切烦恼故,救护众生离恶趣,具治救德故为论,他教无有此二者。”佛教(内道)的论典就是如此,必须具备这两种功德:对治一切烦恼,救护众生离恶趣。外道的论典没有这两种功德。有对治烦恼的能力,能救护众生远离三恶趣,能从三恶趣中、六道中救护众生,这是内道论典最基本的标准与要求

5、。前文仔细解释了本论的名称——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什么叫自性,什么叫大圆满,什么叫支分,什么叫决定,什么叫三戒论。204论典取名的方式及其意义,我们以前讲过这些内容,此处就不再讲了。乙二、于殊胜对境前礼赞:那莫革日巍!作者造论的时候,首先做了礼拜、礼赞。因为龙猛菩萨曾亲言:“作者于本师,赞叹非无果,于本师论典,生起诚信故。”无论是礼赞佛、菩萨还是礼赞上师,都可以圆满自己的资粮,获得加持,使造论之事能够善始善终。同时,可令诸后学了知论典的殊胜之处。后学者一看礼赞,就能了知作者一定是一位具德的善知识或者大德,于是就能对造论者生起信心,并对他所造的论典

6、也生起信心。“那莫”即是顶礼之义。对谁顶礼?于上师前顶礼。“革日”是梵语,翻译过来就是上师的意思,但若是直译,“革日”是“沉重”的意思。一位具德的上师和普通人不一样,戒律清净,有无伪的慈悲心,有广大的智慧,还有摄受弟子的能力。上师身负功德重担,功德特别大,所以称“沉重”。还有一层含义,即是利害、严厉的对境。若把上师作为对境而做善事,所得到的功德和福德也大;但若把上师作为对境而造恶业,果报也非常严重,所以叫沉重。为什么要膜拜上师呢?你要受三戒,无论是别解脱戒、菩萨戒还是密乘戒,都要通过上师的摄受。如果没有上师善知识,你得不到这些戒的戒体,所以上师对我们恩

7、德如山。刚才讲了,一切修法的精髓就是三戒,通过修持三戒,最后能达到无上大圆满的境界,能够获得佛果。我们感恩上师是应该的,如果没有三戒之功德,怎么能获得解脱,获得成就呢?204为什么这里首先要顶礼上师呢?因为我们的相续当中有了三戒的功德,这个功德的来源是上师。如果没有上师,不会有这个功德,所以作者首先顶礼上师,膜拜上师。此处有辩论:有的人说上师这种称谓只有密宗才有,显宗只称“善知识”。在这里可以说明一下,小乘和菩萨乘里也有“上师”的称谓。比如《沙弥五十颂》中云:“上师住处门,手当轻缓扣。”就是说,到上师的住处要轻轻地敲门。可见,小乘(声闻乘和缘觉乘)里也

8、称“上师”。大乘菩萨乘里,《菩萨戒二十颂》中亦云:“持戒具智力,上师前受戒。”这里也有“上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