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ID:13103934

大小:3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20

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原因及其对策研究_第1页
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原因及其对策研究_第2页
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原因及其对策研究_第3页
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原因及其对策研究_第4页
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原因及其对策研究_第5页
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原因及其对策研究_第6页
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原因及其对策研究_第7页
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原因及其对策研究_第8页
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原因及其对策研究_第9页
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原因及其对策研究_第10页
资源描述:

《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 原因及其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研究太行路学校 范富伟  13949697218摘要:社会公德与私德相对应,是我国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弘扬社会公德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同时,社会公德的建设更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本文通过研究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环境。关键字:社会公德,现状,原因,对策一、      绪论社会公德是我国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必须共同遵

2、守的准则,是社会普遍公认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大力弘扬社会公德、倡导文明新风,对培养公民的高尚品质,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

3、表现。”实践证明,抓好社会公德建设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净化不良的社会风气,提高全民族的凝聚力。弘扬社会公德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现阶段,社会公德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然而,附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要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促进公民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二、      社会公德的基本内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大力倡

4、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这是关于社会公德基本内涵的准确概括。文明礼貌。行为文明是社会公德的基础性内容,它集中反映了公民的文明教养程度,礼貌则是行为文明在人际交往中的外在表现形式。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人际交往中,衣着整洁,举止文雅,说话和气,用语得当,守时守约;尊重他人、宽以待人、相互礼让;遵守公共场所的各种规定,不影响、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等等。助人为乐。助人为乐指公民在关心、爱护人的方面所应当表现出的文明水平,集中体现为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通俗地说,就是将心比心、推己

5、及人,多为他人着想。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格,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维护。第二,公民之间要互相关心和互相爱护。第三,对那些遭到不幸和困难的人,要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同情、支持和帮助;对一切病人都要一视同仁,实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对遭受灾难的别国、别地区的人民,给予道义支持与可能的物质支援等等。爱护公物。爱护公共财物是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公共财产不可侵犯”,“公民必须爱护和保卫公共财产”。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爱护公物还要求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教育每个公民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保护环

6、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直接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必须充分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遵纪守法。公民自觉遵守法规纪律,是维护公共秩序的基础性道德要求。在社会主义中国,法律与道德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必然促进遵守社会公德。

7、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道德氛围,使“守法”成为实践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三、      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取得的成果,存在问题,及问题成因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以及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广大公民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方面,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也频频出现,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