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送别诗常见主旨

边塞诗送别诗常见主旨

ID:13106117

大小:4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0

边塞诗送别诗常见主旨_第1页
边塞诗送别诗常见主旨_第2页
边塞诗送别诗常见主旨_第3页
资源描述:

《边塞诗送别诗常见主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边塞诗常见主旨一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二赞颂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奉献精神例1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②辞凤阙③,铁骑绕龙城④。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⑤,胜作一书生。[注释]①西京:此指长安,今陕西西安。②牙璋:玉制的兵符;③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称凤阙。④龙城:又称龙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敌人的重要都城。⑤百夫长:率领一百名兵卒的下级军官。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1.是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的。上联写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下联写狂风呼啸

2、,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表现了出征战士冒雪与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总结:写景从那两个角度描写的感官(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色彩(明丽绚丽)观察角度(远观近看仰视俯视由高到低等)动静结合,有动有静点面结合虚实结合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他宁愿投笔从戎,驰骋沙场,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例2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雪山:指祁连山。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

3、故址在今新疆罗布泊附近。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黄沙”形象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百战”极言战事(),“穿金甲”是说金甲都磨穿了,形容()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答:①表现了将士们所处的荒凉苦寒的戍边环境②衬托了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总结:前两句写景的作用题的答法①渲染了……气氛(营造了……意境)或表现了……的环境点明时令,地点,奠定了……基调②衬托了……感情或为下文……做铺垫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表达度对戍边将士的同情例3陇西行① 唐·陈陶誓扫凶奴

4、不顾身②,五千貂裘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③,犹是春闺梦里人。[注释]①陇西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陇西,指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②匈奴:此处借指当时入侵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③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1.分析一、二句中“誓扫”、“不顾”、“五千”的表达作用。(答:“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五千”表现了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2.诗的三、四句为后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点手法:(1)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景色:(2)本诗中()是实写:()()是虚写()表效果述情感(1)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和()形成

5、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感慨。(2)虚实相生,互相映衬,或者是烘托()气氛,表达()情感。例4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合。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双双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主旨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控诉战争的残酷,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四将士的乡愁、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例5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唐·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②,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注释]①受降

6、城:贞观二十年,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由此得名;一说在今内蒙古五原县西北。②回乐烽:回乐县的烽火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③芦管:即芦笛。1.诗的前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①渲染了阴沉凄寒的气氛②为下文表现征人思乡做铺垫2.从景和情的关系分析这首诗。答:①本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②如霜的月光和如雪的沙漠,万籁俱寂,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笛声③营造了凄凉幽冷的意境④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例6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②。[注释]①《梅花落》,曲调名,“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意谓:何处吹奏

7、《梅花落》。②关山:山名,在今宁夏南部。1.“雪净胡天牧马还”句所写景物显示了怎样的氛围?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答:①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牧马归来,②渲染了一种边烽暂息、和平宁谧的氛围。这句诗为全诗定下了开朗壮阔的基调。为下文写征人思乡做铺垫2请从“虚与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点手法:(1)本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描景色:(2)本诗中()是实写:(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牧马归来。明月高照,戍楼间传来了悲凉的羌笛声()是虚写(想象羌笛吹出的梅花落的曲调幻化成落梅的花瓣。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关山表效果述情感(1)虚景与实景相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