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一阶段考试题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一阶段考试题

ID:13108215

大小:7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0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一阶段考试题_第1页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一阶段考试题_第2页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一阶段考试题_第3页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一阶段考试题_第4页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一阶段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一阶段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第一阶段考试试题命题:李志雄郑小坚审核:范远填一、基础(25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童稚携壶浆。(白居易《观刈麦》)(1分)(2)千嶂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1分)(3)何处望神州?□□□□□□□。□□□□□□□?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分)来源:学科网](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典故含蓄地表达希望朝庭重新重用自己的愿望的句子是:“□□□□,□□□□□?”(2分)(5)默写完整辛弃疾《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下片。(4分)□□□□□□,□□□□□□。□□□□□□□,□□□□□□□。可怜白发生!2.根据拼音写出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分)(1)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shēngnìjì()。(2)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yǔnluò()了。(3)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èdú()职业之神圣。(4)我们沙地里,cháoxùn()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

3、青年志愿者活动。B.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C.市文明办、城管局、绿化委联合开展、策划的“我给城市添抹绿”大型爱心志愿活动,得到了市民很多的响应。D.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4.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神态或性格特征的话。(50字至80字)(4分)A组:媚上欺下恼羞成怒自知之明深恶痛绝袖手旁观无可置疑B组:既……又,不但……

4、而且……5.综合探究。(4分)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学习效率学习方式掌握80﹪以上的掌握50﹪-80﹪的掌握50﹪以下的(1)班:听老师分析讲解12人28人10人(2)班:自己看书做题11人30人9人(3)班:以上两种方式结合40人9人1人⑴根据上表,请你分析探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出你的探究结论。(2分)⑵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2分)二、阅读(45分)(一)(12分)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

5、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6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伐竹取道/伐无道,诛暴秦B.乃记之而去/去国怀乡C

6、.斗折蛇行/杯弓蛇影D.不可久居/居心叵测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8.请用第四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填空(3分)小石潭流水淙淙,青树翠蔓,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山水游记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等,抒发了作者在寂寞的处境中悲凉的心绪。B.课文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C.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幽深

7、冷寂,孤凄悲凉。D.文中第二段是对潭水的描写。作者先直接描写潭水,再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来侧面衬托,突出潭水的清澈,(二)(10分)三思而行季羡林①“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②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子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几乎得到了历代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

8、学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③这怎么解释呢?究竞谁是谁非呢?④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另一个是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