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股与红筹股的比较研究

h股与红筹股的比较研究

ID:13110194

大小:171.3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20

h股与红筹股的比较研究_第1页
h股与红筹股的比较研究_第2页
h股与红筹股的比较研究_第3页
h股与红筹股的比较研究_第4页
h股与红筹股的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h股与红筹股的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H股与红筹股的比较研究吴鑫李民所谓H股是指在中国内地注册的企业,经过符合国际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后,在香港联交所发行和上市的股票;所谓红筹股是指香港证券界对具有中资背景的,由中资企业控股35%以上的香港上市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发行和上市的股票。H股和红筹股由于是中国股票市场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主要股票品种,因此,统称为“中国概念股”。一、发行原因的比较1993年7月,青岛啤酒H股在香港上市,揭开了国企海外直接上市的序幕。发行H股的原因一般认为有:第一,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特别是在香港回归前夕,内地资金到香港上市,无疑是向世人昭示中国将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同时保持香港的经济繁荣,这

2、对于稳定香港人心,稳住在港人才,吸引世界各地的资金,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可以通过香港股市筹集资金,香港联交所于1986年9月已获得国际证券交易所的会员资格,其股市市价总值在亚洲排行第三,是世界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内地企业可以有效地利用之;第三,有利于内地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内地企业香港上市可以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与之相应的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相一致,同时还可以利用香港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提高企业的知名度。1984年,华润和中银集团合组新琼企业有限公司,收购当时因财务危机而濒临倒闭的香港康力电子有限公司,由此成为了第一家由中资企业控股的红筹股上市公司。1

3、986年,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又以3.5亿港元注入陷入财务危机的嘉华银行,成为第二家中资控股的红筹股上市公司。所谓红筹股,便由此而来。作为间接上市的中资企业,其具体形式目前有两种:即买壳上市方式和造壳上市方式。买壳上市方式是指,内地企业通过直接收购已在香港上市的境外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使自己成为境外上市公司,然后发行股票达到筹集资金的目的。其代表是被称为“实力红筹股”的中信泰富、粤海投资等;造壳上市方式是指内地希望在香港上市的企业,首先对未上市的香港公司,采取参资控股或直接注册子公司的方式,确定产权关系,然后由该香港公司申请上市,取得上市地位。其发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4、,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和香港回归为中资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第二,中资企业近年来更加积极地融入香港的主流行业及运作方式中,同时还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获得内地的优质项目,灵活而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的各种融资方式,募集大量资金,扩大运作范围,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同时也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之嫌;第三,红筹股开辟了海外融资的一种新方式,由于是间接融资,其融资成本较H股更低,资本扩张力却更强。同时风险由市场承担,而不是由国家承担。因此,红筹股提高了整个国家的融资能力及效率。15二、运行机制的比较从H股与红筹股的关系来看,同为境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在其运行机

5、制上的共同点均是,在上市之前,为了与规范化的市场接轨,已经对上市公司的运行机制,包括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造。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在市场运行机制方面,红筹股比H股更加规范。由于红筹股是在香港注册,香港运营,并在香港上市的香港公司,而H股上市公司是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注册,内地运营的内地国营大型或超大型企业,其运营方式带有更多的传统体制的痕迹;第二,在运行方式上,红筹股比H股更加灵活,由于红筹股打破了一元一股的传统模式,因此其股票面值更加灵活多样,同时由于其价格普遍较低,使股价上涨拥有更广阔的操作空间,更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入市,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

6、积极性;第三,红筹股作为间接上市的境外公司,与作为直接上市的H股公司相比,在上市股票限制、上市速度、公司数量、发展速度、市场表现及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更值得研究并加以推广。对于H股和红筹股的运行机制由于一些相关数据的约束,我们还不能从十分精确的角度来进行比较,但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这两种股票的运行机制及效果作一番综合比较,这将对下面的分析有所帮助。(见表1)表1.H股与红筹股运行机制及效果比较三、运行效果的比较由于这两种股票的运行机制的差别,其运行效果也不尽相同,下面将分别加以论述。据香港联合交易所的资料显示,在1997年中的港股接近4万亿港元的总市值

7、中,56只红筹股便占了港股总市值的11%。1997年1月至5月,红筹股的成交量已占港股总成交量的25%。从香港联交所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H股与红筹股无论从其集资额还是从其上市后表现来看,都表现不俗,特别是红筹股的表现更佳。从表2中,我们看到,从1993年至1997年前9个月的集资额状况,H股的集资额已达到574亿港元,相当于82亿美元,而红筹股的集资额则达到981亿港元,约合140亿美元(见表2)。表21993年至1997年前9个月的H股和红筹股的集资额(亿港元)(包括首次发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