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

ID:13128824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20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_第1页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_第2页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农业气象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方案一、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      1、建立县乡(镇)气象服务组织领导体系。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体系。      2、编制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防御规划。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分布特征、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和当地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定量分析评价反映气象灾害风险分布的区域差异性,确定风险度指数、形成风险区划。根据风险区划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3、开展乡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论证工作。对乡镇的气象防灾减灾基

2、础设施和组织体系进行评定,促进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的落实,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分发、应用能力和气象灾害的监测、报告、应对能力,从而确保重大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4、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应急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和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和优势,加强沟通,紧密合作,积极开展各类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气象灾害评估和应急处置技术的研究,通过信息、人才、技术、发布平台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部门联合、共同应对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共同做好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3、   5、建设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和接收系统。建立乡镇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声讯电话、气象网站;建立广播、电视气象预警发布机制;建立气象信息员气象灾害预警分发机制;发展农村手机气象短信用户,拓展手机短信气象预警覆盖面。      6、加强人工增雨抗旱工作。建立人工增雨的长效机制,使之常态化运行。充分发挥人工增雨对农业抗旱、人畜饮水、水库蓄水、水力增水发电的资源效益和降低森林火险、择机增雨灭火、处置环境污染等突发公共事件的生态效益。      二、  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1、建立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和信息员队伍。按照“六个

4、有”的基本条件在每个乡(镇)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六个有”: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信息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      2、编制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科学反映本县各地农业气候资源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布局提供所需气候依据。      33、建立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机制。对农业产业调整布局、引进新型种养品种等建立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      4、建立农业气象指标体系。针对各个农事环节的天气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分类建立相应的气象影响指标。      5、建立农用天气预报系

5、统。根据气象预测,分析对农事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6、建立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系统。通过乡镇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声讯电话、气象网站、手机短信、广播电视等传媒和农村气象信息员网络开展农业气象服务。      7、加强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气象服务和粮食安全气象保障。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