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ID:13129730

大小:42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20

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_第1页
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_第2页
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_第3页
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_第4页
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1年12月总第87MINERALRESOURCESANDGEOLOGY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特征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李文全(西北有色地勘局地勘院,陕西西安710054)摘要:通过秦岭造山带重磁场的解译,初步探讨了该区深部构造特征及已知蕴矿区与重磁场的关系,为区域地质及成矿理论研究提供地球物理依据。关键词:秦岭造山带;重磁异常;解译;蕴矿区中图分类号:P631.1;P631.20749-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663(2001)06-秦岭造山带地跨甘肃、陕西、河南三省,与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及松潘—甘孜褶皱带等三地质构造单元毗邻,是我国重要的矿产地之一。区内地层出露齐全,构造

2、及岩浆岩发育。在长的构造作用及地质演化过程中,不同物性(如磁性、密度等)或同种物性的岩层发生拉张、压、剪切,形成了其独特的地球物理场。通过地球物理场的研究,对分析秦岭造山带的地质化、地质构造(尤其是深部构造)、地层、岩浆岩的分布及丰富地质成矿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义。物性特征1由表1可知,该区太古代及元古代地层作为古老的结晶基底具有较高的磁性,但极不匀,斜长角闪岩磁化率可达8000~12000(4Π×10-6SI,下同),而混合岩仅500~800。元古代熊耳群地层磁性最强,可达4000以上,其次是碧口群、耀岭河群、秦岭群等。古生代以来的层,除白垩系磁性较强外(400~700)一般磁性较弱或

3、无磁性。岩浆岩磁性不均匀(表2),一超基性、基性岩磁性最强,中性岩次之,酸性岩较弱。本区太古代太华群的密度最高,次为元古代,其中震旦系、蓟县系的密度较高,秦岭群、坪群次之,熊耳群密度较小,古生代以来地层中寒武、奥陶系密度最大,泥盆系次之,而石炭、垩系密度较小,整体看,随地层从新到老密度增大。岩浆岩一般从酸性到基性密度增加。对比整个地层,太古界、元古界与上覆地层之间有明显的磁性界面,可形成区域磁异常。地幔与上覆地层之间有一定的密度差,可形成区域重力异常。①收稿日期:2001-03-12作者简介:李文全(1941-),男,山西绛县人,高级工程师。表1秦岭造山带地层物性特征一览表Table1L

4、istforphysicalcharactersofthestrataofQinlinorogenicbelt表2秦岭造山带岩浆岩物性特征一览表Table2ListforphysicalcharactersofthemagmatitesinQinlinorogenicbelt岩性密度(gƒcm3)磁化率(4Π×10-6SI)基性、超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2.6~2.982.7500~6000300~10000~8002.55~2.642重磁异常特征在航磁异常图上(图1)秦岭造山带南北向位于华北和扬子平缓异常区之间的复杂异常区,东西向呈哑铃状,北部以正异常为主,磁力高广泛分布,南部以负异常为背

5、景,有局部磁力高显示。10×10-5mƒs2,到西部南坪重力布格异常(图2)均为负值,东高西低,由东部方城的--365×10-5mƒs2,自东向西有两个重力梯级带,即三门峡—鲁山—西峡梯级带和武山-武都梯级带。根据该区重磁异常分布特征可分为四个异常区。2.1华北异常区隆德—宝鸡—西安-洛宁—舞阳倒“S”型负航磁异常带以北地区,航磁异常表现为正负相间的平缓异常区,异常规模长约200~300km,宽30~100km,NE或NEE走向,以正异常为主,150~250nT,泾川、临猗异常可达500nT。负异常一般-50~-100nT。上延后小的局部异常消失,出现平稳的北东向异常区。呈现出华北稳定地

6、块的特征。与之对应的重力布格异常在隆德—舞阳一线为一明显的梯度带,其北部为平稳的NE向或NEE向异常区,东部-40×10-5mƒs2,西部-150×10-5mƒs2,相对重力高和重力低交替出现,与航磁异常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上延后等值线NE走向,东高西低,呈慢坡过渡。2.2扬子异常区成都—镇巴—竹溪弧形负航磁异常以南地区,航磁异常以NE向正负相间异常带为主,东弱西强,南充—城口正异常长500km,宽100km,场值达400nT以上,上延后为平稳正异常区,走向和强度与华北异常区有一定的相似性,很可能原先属同一克拉通。重力布格异常在该区为平稳的降低带,向南逐渐升高,上延后异常变化不大。时代地层

7、密度(gƒcm3)磁化率(4Π×10-6SI)时代地层密度(gƒcm3)磁化率(4Π×10-6SI)新生代第四系1.67~1.910第三系2.20~2.4020~140中生代白垩系2.20~2.48400~700侏罗系2.30~2.480~18古生代三叠系2.40~2.500二叠系2.40~2.600石炭系2.40~2.680~9泥盆系2.50~2.7018~25古生代志留系2.43~2.700~11奥陶系2.67~2.8010寒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