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旅游景点资料

河曲旅游景点资料

ID:13142457

大小:55.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20

河曲旅游景点资料_第1页
河曲旅游景点资料_第2页
河曲旅游景点资料_第3页
河曲旅游景点资料_第4页
河曲旅游景点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曲旅游景点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河曲旅游景点资料娘娘滩娘娘滩位于河曲县城东北7.5公里的楼子营乡河湾村,在晋、陕和内蒙古三省区交界的黄河之中。民间传说,汉高后吕雉专权,曾将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贬到云中州,住在娘娘滩上,生下汉文帝以后,怕吕后知道杀了自己的儿子,她就把汉文帝藏在水寨峙圪台上,后来人们就把它叫成了太子滩。娘娘滩北隔河与内蒙古马棚村相望,南隔河水与河湾、娘娘口二村呼应。东望龙口峡峪中太子滩石岛昂首挺胸,傲然屹立于浪涛之中。两侧河面开阔,水流平缓。西看茫茫黄河,天水无际,咆哮千里,使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娘娘滩为河心台地,高出水面不过数米,但历次洪峰均未漫上滩,故有水涨滩高的传说。娘娘滩地势平坦,东西

2、长约800米,南北宽约50O米。在这个面积仅0.16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居住着三十多户人家,房室都被桃、李、杏、海红、海棠树遮盖着,绿树成荫,田园如画,岛上人家,环水临被,恰似蓬莱仙境。每到三春期,岛上鸟语花香,鸡鸣狗吠,小舟来往,景色着实迷人。-17-娘娘滩上原有圣母祠堂一座,相传为薄太后所建,今虽原祠已毁,但历代补修的废墟尚在。滩上至今日有娘娘宫殿的破瓦片,瓦片上还有“万岁富贵”字样。北端现存砖石古建筑一座,规模不大,祠内塑像和关于圣母生活的壁画,基本完好。地理位置:山西忻州市河曲县城东北7.5公里的楼子营乡河湾村。海潮庵地址:河曲县城东南40公里旧县乡南门外,又称海潮禅寺

3、,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明末毁于兵火,后于清代顺治、道光、咸丰、光绪、民国年间屡加修葺、臻于完善。寺庙坐北朝南,北枕高坡,南临大涧,左右水绕山环,楼阁依崖而立。海潮庵深隐山腹,占地二十多亩,容十二庭院,数十楼阁,无疏密之感,曲折幽深。司房窑、观音殿、藏经殿随地势层层递进,节节高升,直上高岗。寺庙的整体布局,以司房窑、观音殿、藏经殿三点一线为中轴,东有碾磨院、菩提院、九师塔院,西有十方院、牛犋院、方丈院、水月院,其间以院墙曲折分割,以洞门豁然通达,洞门下不是层层石级,便是鹅卵石铺就的小路,把亭台楼阁系在一起。每进一门,均别有洞天,无一不使人感到建筑物布置

4、的错落缜密,回环幽雅。建筑多为砖券窑洞,部分木构亦为清代小式建筑。-17-寺庵长16.5米,宽10米,占地面积165平方米,砖瓦木结构,分两进两层。大门口横匾书“海潮庵”三个红字。头进是一神台,正面供奉“伽蓝圣像”,背面供奉“韦驮天尊”。中间是天井。第二进是大雄宝殿,供奉“如来佛祖”圣像。右边是厢房,系僧人起居饮食之所。楼上有小阁,约20平方米,里面供奉地藏王菩萨等神像及已故僧人甚袛。海潮庵今保存完好,香火颇盛。海潮庵以优美的景色,精妙的建筑,吸引着游客,以其深邃的佛教文化,启迪着信男善女。南临横贯河曲东西的涧河,东有郝家桥沟,西有南门沟,正如碑刻所云:海潮庵,北忱高岗,南临

5、大涧,左右水绕山坏,蟾声鸟语韵,海潮庵深隐山腹,二十五亩的见方的范围,容十二坐庭院,数十楼阁,无蔬密之感,曲折幽深。弥勒-17-殿、观音殿、藏经殿,随着地势,层层递进,节节高升,直上高岗,雕梁画栋,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而全部建筑又以三点一线为中轴,布置了建筑,东有碾磨院、菩提院、九师塔院,西有十方院、牛犋院、方丈院、水月院,其间以院墙曲折分割,以洞门害然通达,从“抱厦厅”的东门走下,便是“九师塔院”,院内宝塔高耸,苍松参天,别是个番风光。“九师塔院”下边就是海参潮庵园林,占地三亩多,山重水复,山则峥嵘崎岖,水则涵孕其间,上是山崖立地,下是古涧深渊,将海潮庵点缀的更加

6、动人。十年浩动,海潮庵不能幸免,庵内花木凋零,亭台破蔽。79年庙内住持僧玉山和尚捐资进行全面修复,96年果正和尚主持海潮庵方丈,投资约70万元,维修、扩建了寺院。现在的海潮庵,绿水碧波绕寺院而鸣奏,亭台楼阁随树影而闪烁,宝贵的历史方物、优美的自然景色浑然一体,不愧是建筑史上的艺术珍品,不愧是晋西北的佛教明珠。海潮庵,道光二年(1822年)后改为海潮禅寺,始建于明朝,其后屡加修葺,臻于完善。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有母子二人来到这时,儿子叫显存,母亲姓名不祥,见“山环水绕,地幽而洁”诚为胜景形势,于是辟土创建,砝砌大窑洞一所,上建高楼三楹,塑绘观世音菩萨金像

7、,又砌西窑两间,上建禅堂静室,院内厢房门窗无不具备,这座庙宇就叫海潮庵。此后香火一直不断,直到明末王嘉胤造反,将海潮庵付之一炬,圣殿禅堂俱为灰烬,只有砖砌窑洞仍存遗址。后有显存门入傅芳和尚,续接香火。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有一叫圆成的和尚,号性庵,严持戒律,兴复旧制,历年辛勤募化,建砖楼窑一大所,补塑观世音菩萨金像,仍建西楼窑禅室一座,院内钟楼鼓一一改观。与道友成晓诵经念佛,检阅经典,后又于楼东复建砖窑洞,旁有小石室,塑像绘阿弥陀佛观音世至二菩萨像,即为现在的弥海潮庵内景-17-勒院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