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本土影戏的演变历史和艺术形态

潮州本土影戏的演变历史和艺术形态

ID:13144177

大小:6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0

潮州本土影戏的演变历史和艺术形态_第1页
潮州本土影戏的演变历史和艺术形态_第2页
潮州本土影戏的演变历史和艺术形态_第3页
潮州本土影戏的演变历史和艺术形态_第4页
潮州本土影戏的演变历史和艺术形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潮州本土影戏的演变历史和艺术形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潮州本土影戏的演变历史和艺术形态郑守治[论文提要]本文是在以往所披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新挖掘的史料和调查收集的口述资料,重点对本土潮州影戏的演变历史和艺术形态作进一步的考证和论述。演变历史主要分兴起、成熟和发展、鼎盛和衰落、重兴和失传几个阶段。以饶平皮影为例,结合口述资料和文献资料,阐述潮州本土影戏的表演、声腔、剧目等。潮州影戏系统,是中国皮影戏的三大影系之一。潮州影系主要唱潮调(白字戏),影偶造型风格简朴写实,信仰戏神田元帅,这些都区别于中国其他影系。潮州影系发源于广东潮州府一带,明清以来主要流行于闽南语区的广东潮汕、海陆丰,福建南部和台湾等地。其分支除本

2、土潮州影戏(包括饶平皮影)外、还有陆丰皮影、漳州皮影、台湾皮影等。但时至今日,除了陆丰皮影、台湾皮影还在艰难生存外,本土影戏在潮州府旧地已完全失传了。以往关于本土潮州影戏的介绍,主要是摘录一些零星的史料进行简单的阐述。而关于民国至解放初期饶平皮影的活动情况,虽有少量的报道,但并不引起学者足够的重视。本文是在以往所披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新挖掘的史料和调查收集的口述资料主要调查对象有原饶平双合皮影剧团组织者张旭光、余构养和艺人余锦添。,重点对本土潮州影戏的演变历史学和艺术形态作进一步的考证和论述。一.兴起、成熟和发展关于潮州影戏的兴起和早期活动情况,至今还未发现

3、明确的历史记载。据饶平皮影老艺余锦添回忆,老一辈艺人曾有一段影戏起源传说:唐朝时李世民在御园里赏月,偶然看见树叶在月光照射下显出影子。他由此受到启发,就拿梨树叶来剪成各种形状,让灯火照射并显出影子来。后来又拿白布拉紧,让影子投射到上面。从此就便有了影戏。又据饶平皮影老艺人余福昌所传,影戏源于李世民剪魏征遗像置于灯前凭吊张旭光:《皮影戏记趣》,见汕头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汕头文史》(第19辑),内部刊本,2007年,第244页。。学者萧遥天认为,潮州的影戏起源于宋末元初,是“蒙古南侵,宋祚将灭”时由“溃败的兵士和逃难的义民”带来的。这种推测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

4、。今天所见最早的潮州影戏记载,出自明嘉靖丙寅年(1566)《荔镜记》第六出《五娘赏灯》:8(丑)哑娘,只鳌山上人吹唱是好听。(旦)见鳌山上吹唱都佃,(占)打锣鼓动乐抽影戏。吴南生等编:《明本潮州戏文五种》,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81页。文本中戏曲情节当然是虚构的,但作者对潮州府城元宵景致的描写十分详尽,应是有事实基础的。曲文对影戏演出的描述也应是真实的。当时已把演影戏叫做“抽影戏”。潮汕方言“抽”意思为“操纵使之活动”。影戏在灯棚鳌山(临时搭建的竹木台子)上演出,还配上动听的唱腔(“吹唱都佃”),以丝竹管弦、锣鼓伴奏唱腔(“打锣鼓动乐”)衬托影偶动

5、作,气氛十分热闹。可见,嘉靖时潮州影戏艺术形式的发展已十分成熟,艺术水平较高。入清后,潮州的元宵庆赏活动和前明一样,仍十分隆重,娱乐项目更是花样百出。顺治《潮州府志》、康熙《澄海县志》等多有记载。在元宵的狂欢场景中,应该也少不了热闹、动听的影戏。清代中期以后,方志中影戏的记载愈来愈多。乾隆二十七年(1762)《潮州府志》卷十二“风俗”载:夜尚影戏,价廉工省,而人乐从,通宵聚观,至晓方散。惟官长严禁,嚣风斯息。周硕勋:《潮州府志》,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影印本,2003年,第134页。影戏不用耗费太多人力,且价格低廉,故易于流行,并能吸引群众通宵欣赏。在稍后嘉庆三

6、年(戊午,1798),江西文人乐钧的《韩江欋歌一百诗》也记述了潮州“聚观”影戏的风尚:马锣喧击杂胡琴,楚调秦腔间土音。昨夜随郎看影戏,月中遗落凤头簪。(潮人演剧鸣金以节丝竹,俗称“马锣”。夜尚影戏,男女通宵观聚)乐钧:《青芝山馆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49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98页。另嘉庆二十年《澄海县志》也载澄海元宵节“又喜演影戏,锣鼓彻夜”李书吉等纂修:《澄海县志》,《中国地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1967年,第68页。。可见当时影戏风行,扰乱了社会秩序。妇女在夜里与男人混杂一处观看影戏,更是违礼教、伤风化的严重现象。这种“

7、嚣风”自然受到官长的“严禁”。这反映影戏演出规模大为扩展,在民众中的影响甚为巨大。至道光、同治年间,影戏继续盛行,艺术水平已有较大发展,引起了更多文人的关注。如道光元年黄钊《潮居杂诗》:火种刀耕俗,捞虾捕蛤民。落彤朝问鬼,影戏夜酬神。语易侏禽杂,威难桀驯黠。长官尽儒术,约法最宽仁。黄钊:《读白华草堂诗初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5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75页。又如道光年间汪鼎《雨韭盦笔记》卷二“蛇虎怪异”条记载:潮郡纸影戏亦佳,眉目毕现。转引自江玉祥:《中国影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51页。8又卷三“相术”条:潮郡城厢纸

8、影戏歌唱彻晓,声达遐迩,深为观察李方赤璋煜之所厌。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