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学概论总复习+

地震学概论总复习+

ID:1315506

大小:3.27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7-11-10

地震学概论总复习+_第1页
地震学概论总复习+_第2页
地震学概论总复习+_第3页
地震学概论总复习+_第4页
地震学概论总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学概论总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震学概论总复习1.4揭开中国地震监测预报序幕的地震—邢台地震邢台地震时间: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3月22日16时19分46秒地点:河北隆尧县/宁晋县震经/震中:6.8级/9度;7.2级/10度波及范围/损失:地震发生后,漫天飘雪死亡人数:8064人周恩来连夜赶往灾区慰问1966年3月1966年3月8日早5点30分,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震级为6.7级,西部、北部10个公社受灾严重,砸死1693人、砸伤12546人,其中重伤3974人;倒毁房屋150745间,66383间房屋受到破坏。灾难

2、发生后,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危牵动着周总理的心。周恩来两次亲临灾区视察和指导工作以邢台震区为地震预报试验场,密切监视和细致分析震情,揭开了中国地震预报科学实践的序幕。现场所开展的观测研究工作涉及地球物理、地质、大地测量、地球化学、工程力学以及生物、气象等十多个学科,建立了一批前兆观测台站,先后有测震、地电、地磁、地下水、水化学、水准、基线、重力、扭称、地应力、地声、地倾斜等20余种手段投入了观测,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观测资料。同时灾区群众也采用多种方法监测地震,如地下水、动物行为习性以及其他一些简易仪器。初步

3、形成了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专群结合的前兆观测台网。至此,中国地震预报科研工作进入了以大量前兆观测为基础的,多学科联合攻关的新阶段。地震造成巨大的灾害1906年美国旧金山8.25级地震,城市夷为平地旧金山地震积极和基础性的研究成果。其一是在震区详细填绘的地震烈度图,这对评估旧金山湾区现今的地震灾害提供了基本资料。另一有益成果是诞生了美国地震学会,它的成立为了达到以下目标:(1)促进地震学研究,对地震及有关现象的科学研究。(2)用所有可行手段促进公众震时安全。(3)让工程师、建筑师、建筑承包商、保险业人员和财产所有

4、者,采取现实的经济的抗震防灾措施,保护公众,使其减轻地震和地震火灾的损失。(4)通过适当的出版物、演讲和其他手段进行宣传,使公众理解地震之所以危险,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它的后果没有采取适当的预防。只要充分研究地震的地理分布、历史序列、活动性及对建筑物的影响,抗御震灾是可以实现的。第19大街今昔对比地震次生灾害最严重的地震—日本关东大地震发震时刻]1923年9月1日11时58分(当地时间)[地震参数]震中N35.2°E139.3°,大约位于神奈川县小田原附近相模湾内。震级7.9级。[灾 情]死亡99331人,下落不

5、明43476人,受伤103733人。房屋毁坏128266间,严重受损126233间,烧毁447128间,地震中木造房屋损坏率高。地震后引发大火,东京烧失面积约38.3平方公里,85%的房屋毁于一旦,横滨烧失面积约9.5平方公里,96%的房屋被夷为平地。地震又引发海啸,最大浪高超过12米,海啸卷走、冲毁的房屋也达到了868所。 财产损失300亿美元。什么是地震次生灾害?因地震的直接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它灾害,包括:建筑物工程设施破坏而引起的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

6、社会功能瓦解、社会经济瘫痪等社会性灾害。有关海啸参数与知识海啸能量,约40%仍回到海中,60%消耗于岸上.海啸波传播速度海啸透出海面后,约为800公里/小时速度向外传播,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30米破坏性较大的地震海啸平均六七年发生一次,其中约80%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智利、秘鲁、日本、夏威夷群岛等是全球海啸多发区海啸是可以准确预报的----全球海啸警报系统1964年国际上就成立了全球海啸警报系统协调小组,太平洋由于海啸多发,所以海啸预警系统很发达。印度洋由于历史上很少发生海

7、啸,近百年来又没有发生过海啸,所以没有国家参加海啸预警系统,根本没有海啸预警网络,此次海啸造成的重大伤亡和没有及时预警关系很大。此次大地震发生15分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就从檀香山分部向参与联合预警系统的26个国家发布了预警信息。如果印度洋也有预警系统,也许人们就可以更好地利用从震后到海啸登陆印度洋沿岸的宝贵的90分钟。预警早一分钟就可以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可以说海啸预警是在与死神抢时间。(2).地震学的应用利用地震学的基本原理探测地下资源,找油、找气、找矿物,这就是地震勘探。还可以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地球内部

8、的构造及地壳构造。地震也给出地质活动的信息,有助于地质学的研究。研究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由地质条件及地质活动的情报对地震作出估计和准确的预报是地震地质的重要目标。地下核爆炸与地震产生的冲击模式是不一样的,用测震学的方法可以探测到核爆炸,尤其是地下核爆炸。地震学的方法还用来研究矿山的塌陷、地球的脉动等等。核爆监测—维护世界和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的地震台站分布地震波进行勘探—造福人类生命线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